體談記憶|冠軍屬於上海!回望上海足球,少不了這位“亞洲球王”
讀《上海體育史話》
尋體育歷史記憶
《上海體育史話》於1982年10月發刊
是講述上海體育故事
推動上海體育文史工作的重要刊物
跟隨小體
從史話裡探索更多上海體育記憶
昨日
2024賽季中超聯賽落下帷幕
最終,上海海港隊奪得冠軍
上海申花隊收穫亞軍
恭喜“上海雙雄”!
而在解放前
“球王”李惠堂幾乎家喻戶曉
他對上海的足球運動
產生過重要的影響
本期,小體就帶大家
一起去了解這位“綠茵傳奇”
“看球要看李惠堂”
李惠堂,廣東五華縣人,1905年出生於香港,自小愛好足球。1923年參加香港南華足球隊,被選爲甲組成員,當年5月代表中國參加在日本召開的第六屆遠東運動會,幫助中國隊第五次蟬聯足球冠軍。同年8月,他又隨南華隊出訪澳大利亞,當地報刊以紅色標題稱李惠堂爲“亞洲球王”,並向他頒發了“表演最佳特獎”的金質獎章。李惠堂以速度快、控球好、射門準而著稱,尤以臨門一腳倒地臥射的絕技最爲知名。
李惠堂
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時曾流行這樣一句話:“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1925年,李惠堂來滬之際,正值其足球技藝的巔峰時期。
當年10月,李惠堂在天文臺路(今合肥路)的中華運動場觀看了一場足球比賽,對戰雙方是當時上海華人足球勁旅樂羣隊與一支外國隊,最終樂羣隊因技不如人負於外國隊。目睹了外國隊得勝時的驕橫氣勢,李惠堂憤憤不平,後在上海足球名將哈元貞的介紹下加入了樂羣隊並迅速成爲球隊的核心。
1926年,“樂羣”更名爲“樂華”,在李惠堂效力於樂華隊的五年中,曾帶領球隊獲得過中華足球聯合會甲組賽、西人足球聯合會甲組賽及高級盃賽等一系列冠軍,並多次出訪國外,使中國足壇士氣爲之一振。此外,1924年在滬成立的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於1926年冬組織了中華運動裁判會,次年李惠堂等5人被聘爲運動裁判會的名譽會員。1927年,李惠堂被複旦大學聘爲體育教師,他提倡組織業餘足球隊,對發展社會足球隊有推動作用。
參加1936年奧運會的中國足球隊員合影
突破歷史的9號
要說李惠堂對上海足球的影響,必須先把上海當時足球運動的歷史背景提一下。上海自1843年開埠以來,足球運動最早是在外國僑民和士兵中流行,後逐步在教會學校和大學中開展,再滲透到社會各界,期間幾乎經過了半個世紀。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社會上的一些華人球隊不斷增多,水平也不斷提高,有些隊已經可以和外國隊相抗衡。當時上海足球的最高組織是“上海西人足球聯合會”,由外國僑民組織成立,每年都會組織一些盃賽,但只允許外國球隊參加,所以上海人把這個足球組織稱爲“西聯會”。直到1924年,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成立,上海纔有了由華人自己當家作主的“中華足球聯合會”。
這段時期,上海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賽有西聯會組織的“史高托杯”賽、“國際杯”賽、“甲組”賽。中華足球聯合會成立後,由於華人球隊的增多,不得不採取分部比賽制,水平高的放在甲組。當時每年還要組隊出去參加埠際足球賽,這個代表隊名爲“上海隊”,實際上全部是外國人。1925年李惠堂到上海蔘加了“樂羣”隊以後,迅速突破了這樣的局面。華人球隊開始擊敗外國隊,在西聯會的比賽中有了立足之地。上海隊裡應該有中國人這再正常不過的事,直到1928年才由李惠堂等得以實現。
1928年,樂華足球隊獲得西聯會舉辦的甲組聯賽冠軍後合影
就在李惠堂剛剛加入樂羣隊後,便有朝鮮高麗隊來訪,樂羣隊以3:1取勝,且三球均爲李惠堂一人踢進。1926年,爲參加上海萬國足球賽,由中華足聯組織了中華隊,李惠堂任隊長,比賽中以3:2擊敗葡萄牙隊,決戰中又與多年的“國際杯”冠軍蘇格蘭隊踢平。
1926年樂羣隊更名爲樂華隊後,這個以李惠堂爲核心的球隊雲集了當時的一批足球精英,當年秋季,樂華隊參加了西聯會舉辦的當時上海最高水平之一的“史高託”杯聯賽。比賽第一週,隊伍即遇到連得九屆冠軍的臘克斯隊,結果樂華隊以4:1擊敗對手,首創了華人球隊打敗西聯會冠軍隊的歷史,雖然複賽中不敵當屆冠軍西商隊,但這場比賽的勝利大大鼓舞了華人足球界的士氣,也沉重打擊了西方人上海足壇霸主的地位。此後,樂華隊更是幾乎將當時全上海最高水平的賽事冠軍囊括,這在上海足球史上是一次破天荒的突破。
1927年底,樂華隊與香港的南華、中華聯合組隊,仍由李惠堂爲隊長,出訪澳大利亞,此後又接連出訪東南亞等地。《上海足球》一書中曾寫道:“王(球王)球衣恆爲9號,故南洋各埠,不論球人球迷,不論男女老幼,無人不知9號之英勇,也莫不爲視線集中之焦點,李惠堂三字反不及9號之無人不曉。”從這些記載中便可以見得李惠堂在當時的影響之大。
1935年民國第六屆全運會決賽香港vs廣東
李惠堂在上海的五年時間裡,他的技術之高被世人所認可,也促使着上海足球水平明顯有了提高。在《上海足球》中曾說到:“他不但是足球時代的功臣,也是溝通滬、港球界的使者。”1935年,李惠堂回到上海蔘加民國第六屆全運會,決賽的那天,現場觀衆達十多萬人。據李惠堂回憶:“踢完球就被盈千累萬的球迷所包圍,個個要求籤名,紀念冊、手帕、散紙片、帽子,甚至簽到衣服背上。”從這樣的簽名盛況中便可看出球迷們對於這位“球王”的喜愛。
多才多藝的運動員
李惠堂誠實謙虛、平易近人,在綠茵場上驍勇善戰,得到隊友的擁護。李惠堂雖未讀過大學,但他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所寫的文章文筆流暢,曾在香港任英文秘書多年,並能寫得一手好字,作的詩也很好,所以有“儒將”之稱。1928年,李惠堂在上海寫有《足球》一書,對上海和全國的足球運動都曾產生過影響。
李惠堂
李惠堂在上海時曾多次參加網球賽,1926年,李惠堂在上海華人公開錦標賽中單打進入到第三輪,雙打也打進第二輪。1930年,李惠堂與網壇名將江道章合作,更是獲得了上海華人雙打和上海硬地公開賽雙打的冠軍。
李惠堂一生對體育事業所作的貢獻,已由他所獲得的100餘枚金質獎章和120多座銀盃,以及他的許多足球著作記錄了下來。從1923年進入南華隊到1947年“掛靴”,“球王”這個光輝稱號不僅是中國,也是世界球迷們對他所作貢獻的讚譽和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