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競爭力 學者促建立區隔性

學者指出,要提振香蕉外銷應先做好市場調查,與其他競爭國產品建立區隔性,才能形塑臺灣品牌。(本報資料照片)

據農業部統計,我國在2024年1月至9月間外銷至日本的農產品總價值達5億美金、爲近年同期表現最差,香蕉銷日僅有1200餘噸、更創下近7年同期新低。「應好好經營日本市場」,有學者直言,農產品並非一定要低價纔有競爭力,而是要先做好市場調查,與其他競爭國產品建立區隔性,才能形塑臺灣品牌。

逢甲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楊明憲表示,以近年臺灣積極在日本推廣的鳳梨爲例,或許價格較其他國家高,透過通路推廣,無論在超市、水果攤都可看到,可持續觀察日本接受度;至於香蕉過去在日本市佔率高,但受其他國家競爭,應就外觀、色澤及香氣等能在日本消費者接受的前提下,與其他國家建立區隔性。

楊明憲提及,如農業部原本盼把鳳梨釋迦推廣至日本,但日本人認爲吃水果還要吐籽很麻煩,因而難以接受,推廣農產品出口前應確實執行市場調查、瞭解其文化或習慣後,再據以執行。

臺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徐世勳則指出,以日本市場的香蕉來看,菲律賓或中南美洲香蕉品質已與臺灣相差無幾,而菲律賓就透過Dole公司整合其香蕉、鳳梨出口,也能確保品質,臺灣也應整合以加強外銷實力,不要用高額補貼的方式讓業者單打獨鬥,反而難保證品質。

徐世勳認爲,臺灣由於地狹人稠、生產成本高昂,應改變過去思維,把臺灣做爲研發基地,並出口種苗等高附加價值商品,與其他人力成本便宜的國家合作,到當地生產大量農產品後再出口,也能減少關稅及檢疫等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