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非遺向新而生 老街煥新迎客
節日裡,古文化街披上了盛裝,到處點綴着喜氣洋洋的“中國紅”,映着碧藍的天空,格外明媚亮眼。街上“泥人張世家”、楊柳青年畫、果仁張等中華老字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商家林立,各地遊客紛至沓來。
“你看這琴的線條,這衣服的紋理,像是音符、衣襬隨韻律而動,真是鬼斧神工。”在“泥人張世家”,來自臨汾的遊客陳淼在《孔子撫琴》彩塑像前讚歎不已。他告訴記者,他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走到哪裡都會去看看當地的民俗工藝,“我們山西的木雕很有名,天津的泥塑也是如雷貫耳,這些代代傳承的傳統工藝太美了,怎麼看也看不夠。”“進店掃碼可以瞭解泥人張的歷史故事,關注公衆號還可以報名體驗課堂,有時間一定要來感受一下。”市民趙南星指着陳列的泥塑工具感慨,“不看不知道,這麼普通的工具可以創造出這麼精緻的作品來,這次來收穫真不小。”
泥人張彩塑是中國泥塑領域的代表之一,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不能坐等年輕人的喜愛,而應主動擁抱更有活力的市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張世家”第六代傳人張宇告訴記者,“假期裡,不少遊客都是從北京、石家莊、唐山等地慕名而來。考慮到不同客羣的喜好和需求,店內既有數百元的親民價格產品,也有中高檔的品類,銷量都很不錯。”
長達687米的主街上,共有26個老字號和非遺店鋪,這些琳琅滿目的“老品牌”承載着百姓記憶。
在宮前廣場一側,楊柳青畫店裡人頭攢動。年輕的遊客在試背印有“年畫娃娃”的帆布包,工作人員正在爲一對母女演示“數字藏品”如何購買。“假期裡集印本特別受歡迎,可以免費蓋章,尤其是娃娃抱魚和侍女章特別受年輕人喜愛。”店員介紹。
年畫不再只是“過年的畫”。據介紹,近年來,門店的年畫銷售額與文創產品銷售額明顯提升。畫社依託經過數十年搶救性保護收集到的6000多塊古版、2萬多張年畫,開發出了一批文創產品。人們記憶中的“胖娃娃”等經典元素,印製在絲巾、T恤上,也被賦予了新的生命,再一次走入尋常百姓家。
在畫社二樓展廳,爲期十天的“絲路敦煌——徐雁來師生敦煌繪畫精品展”正在展出,吸引了不少遊客觀賞。“這些畫都是以敦煌壁畫爲靈感創作的,非常細膩和精彩,很有生命力。”市民林菲菲在店裡購買了《最美敦煌》圖書,正在津津有味地看展,“這個展覽在年畫故鄉天津舉辦,感覺很有意義。”
一間間修葺一新的非遺老字號店鋪古樸典雅、古韻悠長。“倚老賣新”的老字號,在“活化”中謀求發展。古老而年輕的老街讓非遺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非遺,愛上天津。(記者 廖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