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計劃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
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創建1至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設立一批市級非遺小鎮、非遺街區……近日,河南省鄭州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財政局聯合制定《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
新設立一批非遺小鎮、非遺街區
按照部署, 到2025年,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機制將更加健全,保護名錄體系更加完備,國家級和省級項目得到有效保護,市級和區縣(市)級項目存續狀況得到明顯改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結構更加合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利用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相關主要目標包括:積極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創建1至2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新設立一批市級非遺小鎮、非遺街區;深入擴大少林功夫、黃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非遺品牌影響力;開發推出一批非遺主題旅遊線路、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和非遺旅遊產品;完成150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記錄工程;對縣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及學徒培訓不少於1000人。
此外,力爭國家級非遺項目在現有6項基礎上增加1至3項,省級非遺項目在現有60項基礎上增加10項以上,市級非遺項目在現有246項基礎上增加60項以上;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認定人數在現有5人基礎上增加1至3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現有48人基礎上增加10人以上,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現有231人基礎上增加40人以上。
相關部門除將編制《黃河流域(鄭州段)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弘揚規劃》外,還將深化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和非遺理論研究。在2009年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普查的基礎上,相關部門將進一步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線索,建立申報各級保護名錄項目庫。同時實施互聯網+非物質文化遺產行動計劃,建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數據庫,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信息的集成共享。
繼續實施分類保護工程
在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搶救保護工程的基礎上,繼續實施分類保護工程。對非遺代表性項目和傳承人進行全面和系統記錄,優先記錄歷史文化價值高、傳承黃金期的代表項目和傳承人。對絹塑、泥繡球、布貼畫、石磨製作、冬桂花、麻紙等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做好數字化錄製工作,加強搶救性保護。
推進重大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項目建設
我市除將科學規劃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還將在特色文化街(區)和主題公園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元素,利用具備條件的公園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師工作室。積極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性展示館(傳習所)評選工作。
推進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我市還將啓動市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積極創建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提升登封少林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創建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
此外,我市將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傳承人記錄工程,編撰出版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本土教材。對市級以上保護名錄的項目及其代表性傳承人,藉助信息技術手段全面、真實、系統地採集記錄,爲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研究、宣傳和利用留下寶貴資料。鼓勵政府採用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社會企業參與項目和傳承人記錄工作。
我市將把符合保護條件的項目分別納入市、區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體系,積極培育具有重大保護價值的項目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抓緊做好嫘祖的傳說、列子傳說、密玉玉雕、黃河號子、擔經挑、河洛大鼓、河圖洛書傳說、河陰石榴、新鄭大棗等省級項目的提升工作,力爭進入國家級保護名錄。
同時堅持傳承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宣傳打造雕刻、古琴斫制、傳統髹漆、傳統美食、傳拓等傳統工藝品牌,抓好登封窯、高浮雕拓片、木雕、密玉玉雕、水晶雕刻、夢祥銀、傳統醬菜醃製等一批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產業項目建設。
打造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品牌
我市將加大對農曆二十四節氣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利用登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比較集中的區位優勢,打造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品牌。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活動爲契機,增加非物質文化交流合作,擴大對外文化宣傳;繼續加大少林功夫、超化吹歌、小相獅舞、萇家拳、登封窯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開發利用。各開發區、區縣(市)要積極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品牌,力爭每個區縣(市)每年舉行一個非遺節慶活動,使之成爲豐富羣衆生活、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帶動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記者 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