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人與高校“結對”開啓2024“種子計劃”,讓“非遺之花”在青年學子心中綻放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魏彤 佛山報道
非遺技藝在指尖流轉,年輕創意在傳承中綻放。6月8日上午,2024年“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羣種子計劃”(下稱“種子計劃”)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正式啓動。本屆“種子計劃”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省非遺傳播與發展工作站(廣東省南方文化產權交易所)承辦,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支持。
“種子計劃”通過讓傳承人走進學校開展講座,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非遺傳承基地親身實踐,旨在充分調動學校、非遺傳承人、社會團體等多方力量,引導新一代青年學子聚焦非遺,以青春力量賦能非遺傳承。
啓動儀式上,非遺傳承人和種子學校師生代表通過“結對儀式”現場組建社會實踐隊伍。英歌(普寧英歌)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陳來發、莞香製作技藝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黃歐、廣彩瓷燒製技藝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翟惠玲、剪紙(廣東剪紙)省級代表性傳承人饒寶蓮、石灣陶塑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黃志偉、粵繡(廣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王新元,分別向廣州體育學院、東莞理工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種子學生代表贈予非遺項目製作工具或表演道具,共同開啓2024廣東非遺傳承人羣“種子計劃”的創新實踐。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在會上獲悉,本屆“種子計劃”將於6月-12月,圍繞1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聯動10所種子學校,邀請12名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一系列非遺講座、非遺研學、實地教學、非遺傳承交流會和成果展等活動。
“事實上,廣繡作爲國家級非遺項目,存在着傳承老齡化的問題。我們一直在思考要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到我們的傳承。通過‘種子計劃’,我們關注到年輕人喜歡的素材和題材,意識到興趣纔是最好的老師。我們也與時俱進,將課程進行改良,通過1-2小時的速成課程就能夠完成一幅作品,如廣繡的車載香薰、耳墜、廣繡音箱等繡品,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蔘與課程。”王新元介紹,希望“種子計劃”能夠擴大範圍,推動應屆畢業生和高校實習生進行非遺項目實習,形成產學研一體的轉化形式,爲非遺傳承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
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教師、非遺研究中心主任方昕也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表示,在工藝美術學院現有的課程當中,有超過10項的非遺項目,學院也鼓勵學生多去汲取非遺相關的養分。“種子計劃”很好地補充了課堂中不容易接觸到的內容,這些非遺的內容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將飽含中國元素的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植根到學生的職業成長當中。
作爲本屆“種子計劃”的支持單位,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積極參與廣東省重大文化項目,在資助嶺南文化、扶植非遺人才、推動文化創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
“非遺保護的關鍵是傳承。”廣東省嶺南文化藝術促進基金會擬任秘書長,南方電網數字傳媒科技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燕萍表示,只有不斷提高傳承人的傳承水平,才能增強非遺的表現力和吸引力,在過往一個階段“種子計劃”用新穎、有趣的方式引導新一代青年學子關注非遺、參與非遺傳承。希望本次參與“種子計劃”的年輕一代能繼續承先輩之智慧,讓非遺項目不斷生長、繁衍,成爲我們文化自信的源泉。
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24年也是我國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週年。
廣東省文旅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處長伍晨表示,近年來,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紮實做好非遺名錄建設,實施“廣東省傳承人羣種子計劃”積極培養傳承人,精心策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會場活動等人民羣衆參與度高,獲得感強的非遺主題活動。在各級文旅部門,非遺傳承人,非遺相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進一步增強了非遺系統性保護,提升了非遺傳承水平,擴大了非遺普及力度。
“接下來,我們將持續增強全社會對非遺的整體認知和保護意識,傳承和弘揚非遺的當代價值,打造廣東省非遺館等傳承體驗設施,進一步推動非遺對外交流互鑑,擴大廣東非遺的影響力,爲人文灣區、文化強省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武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