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戰”川渝——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DQ修井107隊赴川渝工作紀實

8月13日,是中國石油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DQ修井107隊赴大慶川渝探區開展工作的第60天。

沿着狹窄蜿蜒的車道,行駛近3個小時,全媒體採訪團走進山窩窩深處的DQ修井107隊。

大巴山南麓,在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石橋鎮段家壩上,4500平方米的土地上,20間營房錯落有致,DQ修井107隊的旗幟高高飄揚。

DQ修井107隊在大慶油田被稱爲“特種部隊”,“快、穩、準”是他們過硬的工作作風。1個多月前,“接到隱患井治理任務後,迅速成立了以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大慶川渝探區隱患井治理工作專班領導小組,組建了大慶川渝探區隱患井治理攻關隊,抽調精兵強將,帶上最精良的自動化裝備,選取有着多年施工經驗的甲級隊伍,整建制趕赴川渝,爲儘快形成戰鬥力提供了保障。”這個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大慶川渝探區隱患井治理攻關隊隊長蘭乘宇說。

爲了加快隊伍進場速度,攻關隊組織各部門及相關單位,圍繞“整章建制、設備隊伍配套、生產生活保障、技術完善升級”四方面開展工作,先後組織召開9次推進會,部署相關事宜,明確事項內容和負責人,確定時間表、路線圖,掛圖作戰,壓茬推進。

“從接到隱患井治理任務到第一支隊伍趕赴川渝,比計劃提前了兩個半月。目前,已有5支施工隊伍正進行隱患井治理工作,充分發揮大修、小修、帶壓、連油等多類型設備優勢,逐步形成‘規模化施工、流水化運行’的治理模式。”川渝項目部副經理、生產運行保障組副組長李巖說。DQ修井107隊便是第一支抵達大慶川渝探區的修井隊伍。

這是他們首次走出大慶油田,加入外闖市場先鋒軍之列。

10時,室外溫度39攝氏度,在標準化施工現場,員工們正有序穿梭於工作臺間,工服早已被汗水打透,汗珠從黝黑的臉龐滑落也渾然未覺,又悶又熱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他們手裡的動作。

“第一次井下作業分公司自有修井隊伍整建制進入川渝。”

“第一次高壓氣井60餘兆帕壓裂施工作業。”

“第一次在山區裡組織大規模修井作業。”

採訪中,“第一次”成了一個熱頻詞彙。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在人手有限、保障有限的前提下,生產組織難度急劇增加。

“來到川渝,第一感覺就是熱,真熱!山裡潮溼,蚊蟲多,中暑、溼疹、水土不服的情況接連發生,但是我們沒有時間去適應環境,必須迅速進入工作狀態。”DQ修井107隊隊長丁勇說。

“你看大夥兒脖子上都有一條白毛巾,是來這裡特別準備的。工作忙時,員工們來不及擦拭臉上的汗水,只能將毛巾繫到頭上,防止汗水流到眼睛裡,身上工服幾乎沒有乾的時候,一直被汗沓着。”丁勇手握着毛巾解釋道。

副隊長楊佳昊是名退伍軍人,是有着10年以上修井經驗的“大拿”。但面對山區的地況地貌,他也犯了難。

順着楊佳昊手指的方向望去,遠處的大山此起彼伏,山連着山。他說:“山裡去井場的路彎多坡陡,現在是雨季,經常在山路上看到落石和滑坡,在3公里的山路上,有4處路段發現落石。尤其是山路搬遷特別難,井架等設備沉重,上坡時需要前面加一輛車進行牽引,下坡時,需要後面有一輛車拉拽,防止剎不住車墜落山谷。”

山上井場條件受限,一側是山體,另一側是懸崖,設備擺放必須精確到釐米級。搬家前,提前規劃好設備擺放位置,根據設備尺寸,在井場畫上線,按照規劃順序將設備擺放整齊。

生產組織難,施工難度更大。

“這些隱患井由於年代太久遠,基礎資料不詳,井況不清,很多時候需要根據施工情況變化,及時修改補充施工方案,走一步看一步,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DQ修井107隊工程技術員馮慶斌說。

“我們先後開展40餘次現場踏勘和井況調查,收集整理分析隱患井資料,建立了隱患井治理工作清單。還爲隱患井‘量身定做’施工週期、生產進度計劃、生產組織保障與提速施工方案等,保證施工安全快速推進。”川渝項目部副經理、生產運行保障組副組長李巖補充道。

從6月14日出發至今,很難想象他們究竟克服了多少“水土不服”的情況,與時間賽跑,“高速”推進高風險隱患井治理工作,成功跑出川渝“加速度”。

大慶川渝探區的隱患井具有海陸相疊合層位複雜、地層壓力系數高、環空帶壓壓力高且無法判斷壓力源頭等地質特點,存在井內封堵管柱解封無效、壓井液漏失、漏溢轉換風險高等施工風險,特別是井內靜壓高的風險。

“傳統固有思維是氣井產氣量低風險就低,但實際上,井內靜壓力高壓力瞬間釋放就會像炸彈爆炸一樣,瞬間破壞力很大,風險係數非常高。”工程地質技術大隊副大隊長、大慶川渝探區隱患井治理攻關隊副隊長馬聖凱說。

針對大慶川渝探區井內鑽遇層系多、溢漏轉換、環空帶壓、有害氣體不明等技術難題,攻關形成了井口、地面安全控制和產層、環空封堵技術,滿足了井筒含硫、井口高套壓和各類儲隔層有效封堵封竄治理需求。不僅如此,修井數智化生產管理系統也“因地制宜”,結合大慶川渝探區的地質特點進行改良調整,甚至是作業工具也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革新、創新過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於DQ修井107隊而言,挺進川渝既是走出“舒適圈”,也是走進“競技場”。

大慶川渝探區發育11套層系和多種天然氣類型,以往勘探開發的油氣井完井類型多,井位分散、井深跨度大,部分井完井時間超過50年,隱患井氣井佔75%以上,其中高風險井42口,還有較多的中風險、低風險井,治理任務非常重,氣井施工難度遠高於大慶的氣井。

面對挑戰,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學習,並與當地的施工隊伍交流經驗,配套標準和風險防控措施等。“全隊22名員工全部來到川渝,我們有共同目標:挺進西南市場、征戰西北市場,川渝只是序曲,第一個橋頭堡,我們的逐夢之路要走得更穩、走得更遠。”DQ修井107隊黨支部書記邵兵說。

截至目前,DQ修井107隊打造的“大慶樣板工程”得到四方驗收認可,應用帶壓更換套管閘門技術手段,將套管閘門腐蝕嚴重、閘門漏氣、長達15年棄置的龍崗163井治理成功,順利完成川渝第一口隱患井治理任務,創造了同等設備從長途搬遷轉運到組裝配套,具備施工能力的最短記錄,用實際行動贏得甲方讚譽,現正在着手進行第二口井的施工準備工作。

此時奮戰在川渝大地的DQ修井107隊,還是“原來”的107隊,以嚴明的紀律、嚴謹的作風、嚴細的態度,讓“大慶修井鐵軍”的旗幟迎風招展;進入新“戰”場,DQ修井107隊又不是“原來”的107隊,他們不斷增強主動求變的責任和擔當、科學應變的能力和本領。

高聳的井架、繁忙的井場、往來的設備……在數智集控室,操作員們只需輕輕一點,就能掌握生產運行各類信息,進行精準控制。傳統的石油工業元素,在“數智化”加持下煥發出新生機。

灼灼烈日下,10多個1米8個頭、黑鐵塔般的小夥子,站成一排,從胸膛中吼出“時刻準備着:戰必用我,用我必勝”!(中國日報黑龍江記者站 周慧穎信息來源:大慶油田報)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