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道而行 功存教育——第二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舉行
(原標題:同道而行 功存教育——第二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舉行)
庚子金秋滬上桐,功存教育匯暖流。
11月6日,由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簡稱“清華基金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簡稱“上海交大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後疫情時代的中國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第二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作爲高校慈善領域的年度盛會,本次論壇不僅匯聚了近百所高校的近200名業內同行,更邀請了衆多公益慈善行業基金會及專家學者。凝聚高校基金會同仁,分享大學基金會抗擊疫情的作爲,交流多元化籌資模式創新,研討大學基金會新時期的使命與擔當。
會場合照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上海交大基金會理事長楊振斌,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趙路,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梅哲,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基金會理事長楊斌,以及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上海交大基金會常務理事張安勝等出席本次論壇。20餘位高校基金會代表、慈善行業基金會代表,圍繞“高校基金會抗疫實踐與思考”、“新形勢下高校基金會籌資戰略”以及“高校基金會的社會經濟角色發展”等議題展開圓桌論壇討論。論壇由清華基金會秘書長袁桅、上海交大基金會秘書長程驕傑主持。
楊振斌致辭
楊振斌首先代表上海交通大學和上海交大基金會,向出席論壇的各位領導和嘉賓,表示熱烈的歡迎。他指出,面對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來自多個國家以及全國超過30個省份的交大人自發開展愛心接力,通過善款物資、技術支持等方式馳援抗疫,凝聚成一股強大合力,共克時艱。此次論壇將關注點放到了“後疫情時代”中國高等教育公益慈善的發展之路,是立足當下、影響長遠的探索和思考。中國高校基金會的發展已不再是關乎一校未來的成長,更是連接社會和高校的紐帶、科技轉化的平臺、人才培養的助力,以及文化傳承的橋樑。
楊振斌指出,做好基金會的工作,不僅需要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更離不開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和廣大校友的持續支持,創造良好的美譽度,贏得社會的信任。他分享了校友感恩母校,捐贈支持母校的實例,指出學校對在校學生的關愛和支持,對培養學生感恩情懷,從而持續支持母校的重要性。他期待論壇主講嘉賓和研討嘉賓的真知灼見,也衷心希望以本次論壇爲起點,各高校基金會同仁集思廣益、各抒己見,使高校基金會擰成一股繩,助力社會公益發展。最後,他感謝清華基金會選擇上海交大基金會作爲論壇聯合主辦單位,兄弟單位通力合作,親密無間,使這場全國高校基金會共同參與的思想與精神的盛宴得以成功舉辦。楊振斌期望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能夠發展成爲中國高校公益慈善交流的品牌平臺,大家凝心聚力,共商大計,必將對高校基金會的發展繁榮起到深遠影響。
梅哲致辭
梅哲表示,上海是一座公益之城,具有歷史悠久的慈善公益文化傳承。今年新春,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考驗。面對疫情,社會各界踊躍捐款捐物,支援抗疫。上海138家慈善組織總捐贈收入達18.76億元,其中,高校基金會捐贈收入5300萬元,交大基金會捐贈1883.7萬元,約佔上海高校基金會捐贈收入的35.5%,排名第一。在支持社會抗疫的同時,在教育部的領導下,各高校還統籌經費資源,積極開拓校企合作渠道,自主設立應急專項資金,資助疫情防控關鍵技術攻關和臨牀研究。
梅哲認爲,隨着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階段,高校基金會展現出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高端科研成果快速轉化等方面獨特優勢,必將進一步提升高校重大疾病防控與防治研究的科研攻關能力,進而提高我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水平。後疫情時代,願高校基金會進一步弘揚抗疫精神,用慈善之心造福民生。未來,民政部門將與各高校基金會攜手共進,爲增進民生福祉作出應有的貢獻。
趙路致辭
趙路表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建成教育強國的目標,對今後一個時期我國教育發展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也爲我國高校基金會今後的發展指明瞭方向。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實行由舉辦者投入爲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培養成本,接受社會捐贈的多渠道籌措經費的體制,總投入一直呈上升勢頭。今年,受全球疫情的衝擊,世界經濟嚴重衰退,我國財政預算安排壓力很大,在多渠道籌措高等教育經費的大格局下,高校基金會始終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生力軍。
趙路指出,高校基金會通過吸納社會資源,積極支持高校各項事業的發展,特別是在服務國家戰略、迴應社會需求等領域,積極貢獻高校基金會的力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特別是清華基金會、上海交大基金會等很多高校基金會,有很多好做法、新經驗,值得相互借鑑學習。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世界肆虐,國際形勢十分嚴峻複雜,新形勢變化必然對我國高校基金會發展帶來深遠影響,需要我們深刻認識新形勢、新變化,主動應對,攻堅克難,抓住機遇,迎接挑戰。他希望藉由此次論壇,爲新形勢下高校基金會建設,爲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改革發展,貢獻力量,再創佳績。
楊斌致辭
楊斌表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明確以第三次分配爲收入分配製度體系的重要組成,確立慈善等公益事業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高校基金會行業應藉此充分借鑑國內外公益慈善組織發展經驗,積極參與建設紮根中國大地的第三次分配製度,加強理論探討和實踐探索。他回顧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指出在國內疫情最爲嚴峻的時刻,高校基金會展現了作爲社會組織的使命與擔當,爲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在當下“百年未有之變局”中,高校及其所代表的原始創新和人才培養能力,成爲變動世界中的核心國家能力之一。楊斌回顧今年秋季學期,清華大學迎來了首批通過強基計劃錄取2020級本科新生,開啓了大學基礎研究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指出高校基金會應該緊跟國家戰略和學校部署,爲基礎和人才培養提供多元、創新和長期穩定的社會資源支持,在後疫情時代,爲國家和社會供給更多“從0到1”的突破和創新型人才。
楊斌表示,去年,以清華基金會成立25週年爲契機,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此時我們高校基金會站在行業發展和國家發展的歷史交匯點上,再次相聚。他由衷希望論壇能夠吸納越來越多公益慈善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加入,交流經驗,啓發智慧,砥礪碰撞出行業發展的新思維新理念,做成中國教育公益慈善界的頂級活動。
張安勝致閉幕詞
最後,張安勝在閉幕詞中指出,論壇的成功舉辦離不開民政部、市民政局及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領導的支持,離不開在座高校基金會同仁的全力配合,離不開清華、交大兩校基金會同志的辛苦付出。他表示,通過近五個小時的分享、研討,可以看到疫情期間,國內高校基金會積極反應,攜手共渡難關。疫情穩定後,基金會同仁穩紮穩打,克服“難關”,同步推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充分見證了人類精神所閃爍出的善良之光、人類智慧所激發出的澎湃之力。張安勝認爲,通過此次論壇,每個人都會感到任重而道遠,同時也會對未來的發展有了更加清晰透徹的認識,這正是此次論壇舉辦的意義之所在。他希望在座高校基金會同仁能夠凝心聚力,在充實的交流研討中開拓新思路,收穫新感悟,積蓄新力量。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高校基金會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投身抗疫。本次論壇推出“微光公益人”——高校基金會抗疫線上展覽,匯聚50餘所高校基金會超過300張圖片,展現了高校基金會積極籌措抗疫物資,支持抗疫科研探索,努力推動中國公共衛生事業,增進人類健康福祉的動人畫卷。
“同道而行,功存教育”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
2019年,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邁入第25年,作爲改革開放後最早成立的大學基金會,始終堅持立足中國大地,不斷探索、改革與創新,見證了中國高校基金會成長髮展的全過程。爲了進一步貫徹落實民政部和教育部對高校基金會的各項方針政策,全面提升基金會的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共同努力探索並建立適應新時代中國大學基金會的多元化籌資模式,2019年,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舉辦了第一屆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來自國內高校基金會的百餘名同行積極參與,就“高校基金會多元化籌資回顧探索”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作爲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的品牌論壇活動,中國高校基金會發展論壇以“同道而行,功存教育”爲主旨。2020年,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第二屆論壇,共同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臺,共擔後疫時代的使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