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再起 政府要降恐慌
(圖/本報系資料照)
元大寶華經濟研究院預測今年臺灣GDP爲1.91,是目前國內首家大型金融研究機構宣告經濟成長不保2;並對民間消費、國內投資及進出口貿易3項均下修。今年通膨回落是否順遂、歐美終端需求何時復甦、地緣政治衝突是否緩和,深刻影響2023年經濟局勢。位處國際地綠政治焦點、卻又緊密連結全球經濟的臺灣,政府及產業更需審慎面對全球情勢的變化。面對明年的總統大選,國內總體經濟表現及能源(水電)的穩定供應及價格等問題,必定是重中之重。
從通膨趨勢來看,受惠於能源與大宗物資價格已回落一定幅度,而主要央行積極升息抑制了部分消費需求,同時供應鏈瓶頸於解封后獲得許多紓解。在美國,季節調整CPI所衡量的通膨率,自去年6月8.93%高峰迴落至上個月的5.99%。歐盟區CPI的通膨率,則從去年10月高峰的10.62%滑落至上月的8.5%。再者核心通膨的降速並沒有快速反映滑落,這使得美歐央行仍嚴抓利率、保持警戒。如美國聯準會及英國央行3月持續升息1碼、歐洲央行升息2碼。在臺灣,通膨變動時程大底類似,CPI通膨率自去年6月高峰的3.59%回落到上月的2.43%,而核心通膨降幅不如預期反映其黏滯程度較高。因此臺灣3月分央行調升利率半碼、達1.875%爲8年來最高。
維持物價穩定是央行的核心職責,但不同因素所驅動的通膨,卻不一定是央行工具箱裡所能單獨對治的;有時搭配財政工具或行政措施是整體通膨作戰的優勢選項,用以協助央行控制通膨,併兼顧對民生與景氣的衝擊。
從國際能源價格觀之,目前國際燃料價格仍處高檔,若僅靠升息來對治「成本推動型的通膨」,可能付出產業加劇衰退的代價。因此,經濟部考量臺電去年虧損2600億、營運仍處於巨大壓力,決議由國庫提撥1000億中一部分做爲挹注,並自4月起針對不同產業和用電戶調漲電價。
此政策透過公私協力共同分擔「成本推動型通膨」的衝擊,一來避免產業全面陷入嚴重衰退,二來減輕政府財政負擔。理性而言,政府在這波國際高通膨對臺灣經濟衝擊的應對策略,採用雞尾酒療法:「漸進式小幅升息、調漲用電大戶電價、撥補資金強化油電公營事業的資本韌性」,是值得肯定的穩健作爲。
然而,仍然要提醒政府,油電成本調升隨着時間、一旦大範圍地進入企業產品訂價與工資預期,擴散至整體經濟的價格形成過程後,那麼要控制住通膨就需花更長時間與代價。因此,政府需在通膨「預期萌芽」之際,施以適宜的工具導正預期心理,並全面積極地與產業及社會各階層溝通對話;以降低人民對通膨的預期恐慌心理。(作者爲臺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