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不「自然」?這對海鷗爲同志平反
反同團體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這不自然。但何謂「自然」?上個世紀70年代在美國曾經發生一場激烈論戰。而論戰的焦點,是一對海鷗。
最近出現在Quartz網站上的一篇報導,回溯了當年事件始末。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一對夫妻檔教授,杭特夫婦,在1972年帶學生前往聖塔芭芭拉外海一座小島上,進行野地調查。他們觀察的對象,是島上的海鳥族羣,很快地,他們就發現到一個很「不自然」的現象。
海鷗是一夫一妻制的動物。通常公海鷗和母海鷗會相伴終生,並一同照顧雛鳥。但杭特夫婦在小島上先是觀察到有一對母鳥經常膩在一起,進一步調查後,竟然發現整個海鷗族羣裡有多達14%的伴侶組合,是由兩隻母鳥,而非通常的一公一母所組成。
半信半疑的杭特夫婦,透過長期觀察,確認此一現象並非單一特例,而且兩隻同志母鳥也像普通雙親一樣,盡責地撫養窩中的幼鳥,不只行爲正常,而且撫養出來小海鷗也沒有任何異狀。驚訝之餘,他們決定將研究對外發表,公諸於世。
時值觀念相對保守的70年代,美國社會對動物界也有同性戀的報告,那種夾雜了不可思議和義憤填膺的感受,完全表露在當時的媒體上。地方報紙以「納稅人的錢被浪費在海鷗同性戀研究上」爲標題,嚴詞撻伐,還有商人買下報紙版面,信誓旦旦指控這項研究根本就是自由派的陰謀。
更誇張的是,紐約某團體竟發出聲明,宣稱當地每一隻海鷗都是異性戀。言下之意:你家的鳥我不清楚,但至少我們這裡的鳥都沒毛病。
由於杭特夫妻的研究,是由國家科學基金會補助的,因此相關爭議還一路鬧到了華府。保守派國會議員在1978年的預算審議中,一再上臺質疑科學預算爲何會被拿去研究女同志海鷗,足足讓預算案卡了10天。
時至今日,後續研究讓加州外海小島上這羣「女同志海鷗」的成因和背景,漸漸水落石出。科學家推測當時島上這個海鷗族羣,正好面臨公鳥數量遠低於母鳥的情況,爲了撫育下一代,纔會有部分母鳥找同性一起結伴生活。
到了1999年,加拿大生物學家Bruce Bagemihl撰寫《生物之繁盛》(Biological Exuberance)一書,更對動物界的同志現象做了廣泛的研究和紀錄。不過,對於老一輩的同志平權人士來說,加州外海小島上那羣海鷗女同志始終都佔有一個獨特的地位。因爲牠們的存在,讓飽受壓抑的同志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也是自然的一份子!」
資料來源:Quartz, BBC
更多鏡週刊報導妖怪「巴巴杜」紅了 變身同志文化新偶像【珍奧斯汀逝世200週年】珍奧斯汀小說魅力爲何歷久不衰?數據分析這樣說【費德勒封王】「球在他面前會慢下來」!美作家讚歎觀賽「猶如宗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