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10兆財政擴張政策解燃眉之急 川普上臺是最大風險
大陸財政部推出的10兆人民幣財政擴張計劃,比較明顯的作用是紓解地方財政的燃眉之急,能否拉動內需還難以預料。(圖/Shutterstock)
中國最近推出10兆人民幣的天量化債計劃,希望拯救地方政府財政困境,並拉動需求帶動經濟增長。這項財政預算數量雖然比2008年應對金融海嘯的規模更大,但是實際運作上有不少限制,國際與國內環境也大不相同,成效不見得能複製。比較明顯的作用是先紓解地方財政的燃眉之急,能否拉動內需還難以預料。倒是川普迴歸白宮再祭出高關稅,對高度依賴製造業出口的中國經濟纔是最大風險。
對於中共這項財政擴張政策有很多不同的解讀,因爲結構頗爲複雜,因此各界的看法都有些不同。首先,光是數據上就有幾種不同的算法,因此難免會各說各話。有的說法是12兆(人民幣,下同),也有10兆與6兆算法,各種說法與推測滿天飛,造成不少的模糊地帶,讓人一頭霧水。
中共中央並沒有要完全承擔地方的債務,而是幫地方把利息較高的債務逐步清償掉,全部置換爲利息較低、期限較長的中央政府債。(圖/美聯社)
簡單地說,這次財政擴張包含3大項目:一是6兆新增地方債額度,二是4兆地方專項債額度(分5年),以及2兆中央棚改專項債(5年)。嚴格一些只算第1項給地方政府的,就是6兆,加上第2項有限制使用的專項債就是10兆,如果再把原來就有的推動棚改(舊屋拆遷後補貼購房資金)都算進來,就可以是12兆。
這3項資金的使用方式不同,效果亦各異,其中6兆是唯一的是新批准的財政資金,形式還是用來緩解地方政府債務的壓力。中共中央並沒有要完全承擔這些債務,而是幫地方把在金融市場或企業欠的利息較高的債務逐步清償掉,其中還包括地方政府欠下的隱性債,全部置換爲利息較低的中央政府債。所以實質上是中央兜底,地方政府用更長的時間與較低的利率來償還欠中央的債。
大陸各地競相上馬大型基建項目,資金使用效率過低的後果已逐漸顯現。圖爲世界首條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及試驗線。(圖/新華社)
如此一來至少可以免除地方政府破產,或是被地方政付拖累的金融機構與銀行倒閉,地方政府也會有錢可以持續運作。簡而言之,就是「外債變內債、短債變長債」。
而第2項的4兆地方專項債是中央本來就有的,但額度與用途不確定,中央要求地方動用這些專項債必須用於可以增加收入的項目,這讓使用專項債時有較多的限制,地方政府也擔心新的項目無法增加收入,承辦時也畏首畏尾。而現在能賺到錢的項目更少了,地方使用額度肯定還會下滑。有專家認爲地方政府可以用這些資金還債,這個解讀還有爭議。
至於棚改的2兆資金,是要讓民衆購房的確定用途資金,地方政府無從置喙,但民衆購買商品房後,這些資金能緩解一部份地產業者的財務狀況,同時新購房屋時需要添購設備與裝修,可以活絡內需。這雖然有側面的效應,但它是早就編好的,實際上不屬於這次財政擴張政策,財政部把它們放在一起,只是讓蛋糕看起來更大一些而已。
貴州一座山上有多達5條不同路線的高鐵穿山而過,不僅在陡峭山壁中鑿出5條隧道,還架起5座高鐵的大橋。(圖/快科技)
因此,實際上投入的財政擴張應算10兆,它是把地方政府欠企業的錢還給企業,讓效率高的企業去花錢,而不是效率低的地方政府去花錢,這一點在概念上與2008年的4兆經濟刺激完全不同,當時地方政府大搞基建,造出很多無效基建。不過現在這種方式也有風險,因爲企業拿到錢後,可能會因經濟大環境惡化而緊縮投資與開支,把錢存起來,如此就達不到原先期望的效果。
投入10兆資金讓地方政府與企業免於破產,債務償還期限拉長,短期效果應該是很明顯的,但長期來說還是要努力提升個人與企業的消費信心。(圖/Shutterstock)
總之,投入10兆資金除了讓地方政府與企業免於破產,債務償還期限拉長、擔保責任明確,利率也更低(每年利息可省下數千億元),短期效果應該是很明顯的,但長期來說還是要努力提升個人與企業的消費信心,這就要看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企業與個人什麼樣的激勵機制。
目前短期內有一個很大的不確定風險因素,即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據稱對中國商品的稅率將高達60%,這對以製造業出口爲推動經濟主要力量的中國而言,將是一道重大障礙。川普的保護主義不會只針對中國,而是全球都會到影響,如何降低出口商品生產並轉擴增中國大陸市場的內需,例如醫療、文化、教育與改善一般民衆生活的商品,纔是避免川普關稅衝擊並促進中國經濟長遠發展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