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換血與電擊 治療阿茲海默症的奇特方法是真的嗎?

科學界對阿茲海默症研究也有一些非藥物性的療法,其中有些聽起來像電影情節,令人有點毛骨悚然,例如電擊療法與換血療法。(圖/Shutterstock)

近20多年來醫學界在阿茲海默症研究上投入大量的資源,雖然摸索的過程相當艱辛,但也獲得了不少成果。由於阿茲海默症的病理機制仍未完全確定,治療藥物一直未有明顯進展,但科學界也研究一些非藥物性的療法,有些聽起來像電影情節,令人有點毛骨悚然,例如電擊療法與換血療法。不過這些療法不是科幻小說,而是有科學根據的研究,也有臨牀實驗報告,但因諸多原因未成爲主流療法。

首先是換血療法。從早期阿茲海默症研究就已確定患者腦部的β-澱粉樣蛋白與致病相關聯,呈現的出異常聚集與堆積現象,因此長期以來各種療法都思如何預防β-澱粉樣蛋白出現異常或是將異常蛋白予以清除。但在這樣的理論之下研發的藥物一直沒有明顯進展,主要是大部份治療藥物無法通過「血腦屏障」這道天然阻礙。這道障礙是人體保護大腦的機制,它將腦部的循環與全身的循環以特殊的方式隔開,避免具有危險性的因子進入腦循環,所以很多藥物分子很難通過這道屏障。

使用血液置換的方式來清除β-澱粉樣蛋白,可以讓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大腦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減少40~80%,空間與記憶能力也能明顯改善。(圖/Shutterstock)

最近在《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 Psychiatry)期刊上一篇由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Akihiko Urayama博士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他們發現阿茲海默症的潛在治療方法,即透過血液置換的方式來清除β-澱粉樣蛋白。

這種換血方式使用具有相同遺傳背景的實驗小鼠的血液,反覆地替換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小鼠身上的血液,可以讓患病小鼠大腦的β-澱粉樣蛋白斑塊減少40~80%,患有阿茲海默症小鼠的空間與記憶能力也有明顯改善,蛋白斑塊生成的速度也顯著性降低。

研究人員推測,血液置換能降低血液中游離的β-澱粉樣蛋白水平,讓相關蛋白在大腦和腦外血液中進行重新分佈,減少在大腦沉澱的機率。血液置換還可能阻止了β-澱粉樣蛋白進入大腦,減少對蛋白重新吸收的過程。雖然血液治療機制還未完全研究清楚,但可以證明一些醫療中常用技術確有改善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症狀的作用,未來有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層面與相關技術來治療阿茲海默症。

最近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阿茲海默症有一種潛在治療方法,即透過血液置換的方式來清除β-澱粉樣蛋白。(圖/Shutterstock)

另一種非藥物治療方式是電擊療法。科學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 日前刊出波士頓大學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他們以連接電極的帽子對患者大腦進行一種稱爲「經顱交流電刺激」的技術,結果發現這種溫和及非入侵性的電極刺激,除能有助抗衰老,對於個人記憶力同樣有幫助。而且刺激的位置不同,對於恢復的記憶形態也有不同的作用。雖然此項實驗仍未證實是否能通過電流刺激來訓練大腦協助修復記憶能力,但研究人員也正循着預防阿茲海默症等腦疾病的方向研究。

這類型的治療方式研究多年前就有開展,除了戴帽子透過表皮的電刺激之外,也有使用植入「大腦節律器」的方式來實驗改善失智症狀的效果,聽起來有點像是科幻電影情節,這也是屬於非藥物的治療方式之一。研究人員認爲,即使電擊法不能使已受損的腦細胞恢復,但可以對患者現有的腦細胞進行活化作用,延緩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狀擴散或惡化。

「經顱交流電刺激」技術是比較溫和及非入侵性的電極刺激,對於個人記憶力有幫助。研究者已將它用來試驗對治療阿茲海默症的功效。(圖/Shutterstock)

這種被稱爲深層腦部刺激術(DBS)的治療方式已被使用多年,一般是將晶片植入腦視丘深處,進行長期高頻率的電擊,但是患者要面臨包括線路故障、感染或損壞的風險,臨牀上也有腦出血、腦中風與死亡的案例。醫師會告誡接受DBS治療的患者,如果患有失智症或憂鬱症,反而有可能加速病情惡化,因此相關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方式還在實驗中。

以上這兩類都是屬於正在發展中的阿茲海默症非藥物療法,其實驗結果陸續公佈後,配合治療藥物的進展,將可以形成愈來完整的治療阿茲海默症體系。雖然還在研究階段,但以現在大量投入的研究人力與物力,應該可以期待早日開發出有效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