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勳,重大宣佈!
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6月2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宣佈,英偉達Blackwell芯片現已開始投產。 演講中,黃仁勳宣佈,英偉達將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 AI芯片。 下一代AI平臺名稱爲Rubin,該平臺將採用HBM4內存。 Rubin下一代平臺正在開發之中,將於2026年發佈,Rubin AI平臺將採用HBM4記憶芯片。
據悉,英偉達的第一款Blackwell芯片名爲GB200,宣稱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芯片”。目前,供應鏈對GB200寄予厚望,預估2025年出貨量有機會突破百萬顆,將佔英偉達高端GPU出貨量的近40%—50%。
當前,一場激烈的“AI大戰”已經在硅谷徹底打響。服務諮詢機構Dealroom和Flow Partners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全球科技行業正進入以AI和自動化爲代表的新創新週期。市值總額達14萬億美元的美股“七姐妹”,每年在AI和雲基礎設施上投資高達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00億元),覆蓋了從AI芯片、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AI醫療等領域。
黃仁勳重大宣佈
6月2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宣佈,英偉達Blackwell芯片現已開始投產。
黃仁勳在2024中國臺北國際電腦展上發表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預告稱,英偉達將在2025年推出Blackwell Ultra AI芯片。下一代AI平臺名稱爲Rubin,該平臺將採用HBM4內存。
黃仁勳表示,Rubin下一代平臺正在開發之中,將於2026年發佈,Rubin AI平臺將採用HBM4記憶芯片。
在演講中,黃仁勳介紹了關於芯片產品年度升級週期的計劃。黃仁勳表示,英偉達將堅持數據中心規模、一年節奏、技術限制、一個架構的路線,即堅持運用當時性能最強的半導體制程工藝,以一年爲節奏更新產品,用統一架構覆蓋整個數據中心產品線,具體來看:
2024年,Blackwell芯片現已開始生產;
2025年,將推出Blackwell Ultra產品;
2026年,將推出Rubin產品;
2027年,將推出Rubin Ultra產品。
Rubin平臺的產品包括,Rubin GPU(8S HBM4)、Vera CPU等。
6月2日,英偉達聯合全球範圍內多家頂級電腦製造商發佈了一個以英偉達Blackwell架構支撐的系統“列陣”,配置Grace CPUs、NVIDIA網絡設備和基建,以支持企業打造“AI工廠”和數據中心,從而推動下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突破。
在演講中,黃仁勳提到了“AI工廠”將掀起一場新的產業革命。以微軟開創的軟件行業爲例,他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將成爲推動軟件全棧重塑的關鍵力量。爲了讓各種規模的企業能夠更便捷地部署AI服務,英偉達於今年3月推出了NIM雲原生微服務。
NIM是一套經過優化的雲原生微服務,旨在縮短上市時間,簡化生成式AI模型在雲、數據中心和GPU加速工作站的部署過程。它採用行業標準API,將AI模型開發和生產包裝的複雜性抽象化,從而擴展了開發者的使用範圍。
黃仁勳表示,爲了推動下一波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發展,ASRock Rack、華碩、技嘉、Ingrasys、英業達、和碩、QCT、超微、緯創和 Wiwynn 將使用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 (GPU) 和網絡提供雲端、本地、嵌入式和邊緣人工智能系統。
“全球最強大的芯片”
據悉,英偉達的第一款Blackwell芯片名爲GB200,宣稱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芯片”,該架構GPU具有2080億個晶體管,製造工藝爲專門定製的雙倍光刻極限尺寸的臺積電4NP工藝。
Blackwell GPU架構是爲滿足未來AI的工作負載而打造的,它爲全球各機構在萬億級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上構建和運行實時生成式AI提供了可能。並且,其成本和能耗比上一代的Hopper GPU架構降低25倍。
目前,供應鏈對GB200寄予厚望,預估2025年出貨量有機會突破百萬顆,將佔英偉達高端GPU出貨量的近40%—50%。
由於英偉達B系列包含GB200、B100、B200等將耗費更多CoWoS產能,臺積電目前正在提升2024全年CoWoS產能需求,預估至年底每月產能將逼40000萬片,相較2023年總產能提升超過150%。2025年規劃總產能也有機會提升近一倍,其中英偉達需求佔比將超過一半。
臺積電首席執行官魏哲家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臺積電與英偉達密切合作,不斷突破半導體創新的極限,幫助他們實現AI願景。我們業界領先的半導體制造技術幫助塑造了英偉達的突破性GPU,包括基於Blackwell架構的GPU。”
“下一場工業革命已經開始。各大公司和地區正與英偉達合作,將價值數萬億美元的傳統數據中心轉向加速計算,並建立一種新型數據中心——AI工廠,以生產一種新商品:人工智能。”黃仁勳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從服務器、網絡和基礎設施製造商到軟件開發商,整個行業都在爲Blackwell加速人工智能驅動的創新做好準備。
“AI戰爭”打響
當前,一場激烈的“AI大戰”已經在硅谷徹底打響。
服務諮詢機構Dealroom和Flow Partners最新公佈的報告顯示,全球科技行業正進入以AI和自動化爲代表的新創新週期。科技創新週期大概每二十年一次,之前的兩次創新週期分別發生在PC時代(個人電腦的普及)以及互聯網時代(包括向移動設備和雲計算的轉變)。
報告指出,市值總額達14萬億美元(約佔標普500指數的32%)的美股“七姐妹”(英偉達、蘋果、亞馬遜、Meta 、谷歌、特斯拉和微軟),每年在AI和雲基礎設施上投資高達400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00億元)。這些投資覆蓋了從AI芯片、大模型,到人形機器人、自動駕駛、AI醫療等各個領域。
其中,競爭最爲激烈的是AI的硬件層和模型層,越來越多科技巨頭正相互“廝殺”。比如,主導AI芯片市場的英偉達,正面臨從同行到客戶的集體圍攻,微軟、谷歌、亞馬遜都在開發自家的AI芯片。
報告顯示,今年以來,“七姐妹”已通過風投活動向AI公司投資了2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0億元),超過了英國每年的風投總額,最受巨頭青睞的包括OpenAI、Anthropic、Wayve等明星AI初創公司。
科技巨頭在AI各個層面都有佈局,重心主要圍繞基礎技術(大模型)和基礎設施層面。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AI投資正在逐步向應用層轉變。報告指出,AI應用存在大量機遇,圍繞醫療保健、設備、媒體、軟件雲、氣候、教育、國防、移動和製造業等領域,AI的經濟潛力達50萬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科技巨頭們的終極目標是率先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儘管目前尚不清楚AGI的實現還需要多長時間,但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場新一輪創新週期中,AI將成爲科技競爭的決定性因素。
來源:券商中國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周莎
校對:李凌鋒
數據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