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護生封印術」

陳鴻逸

世上真有被封印地方,或說臺灣島上真有封印之處,且在固定時刻封印、解除的話,應可大推一下許多大學圖書館,必在期中、期末時催動咒法實行封印,待館內人員修行完再行解除隱蔽、阻擋形式,其週期一學期發動二次左右,必要時可補增之,此法命名之「護生封印」。

近來,已進入了各大學的期中考周,由於研究關係而前往幾所學校找尋資料,竟發現有時會被隔絕在「護生封印」的陣法之外。仔細探究,原來是部份學校考量學生考試周需求採取的措施。這樣的景況並非一個長久的魔陣殘留,反而是這幾年時興而起,意在保障學生的學習環境與相關權益。這其實無關對錯同時也是各校自主的措施,並且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也提供了在校生較完整的學習區段。但仔細想想,更早時候的大學圖書館爲什麼較少看到這樣的「封印」呢?難道是以前學生都不進圖書館嗎?還是以前大學內是沒有圖書館的?或者說,以前圖書館的藏書太少而缺乏動機進入嗎?這或許只是偏想卻反映出一個現實狀態,學生似乎都只在考試時才擠入圖書館讀書、作報告,而這時候若外校人士進入,就可能會「佔用」裡面的桌椅自習室圖書資料網路資源,所以只好暫時在考試周間發動「護生封印」,以利學生修行。

學校站在保護自校學生權益的立場是須肯定的,但反面來看,同學們真的只急在考試「才用得着」圖書館嗎?答案顯然又是值得思考的。推溯以往,平時即用功窩在圖書館的人不在少數,爲停不了的考試、報告也好,爲增加個人「書香味」也罷,都是一個平時使用圖書館的途徑,那麼考試周纔出現的學生又是怎麼一回事呢?而在這個期間抱怨找不到位置讀書的又是怎麼一回事?在此景象下,也許此等封印術將會無限期地輪迴着吧!

(在島上,在城巷街弄裡,在古老戰場上,加上古老的學生們、外來的侵略者,也許只能共同默唸着一個古老咒語:「解除封印,我還你原形現身吧,圖書館!」共同對峙着這強大的陣式……)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