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發揮作用 “長錢入市”還有哪些困難?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實習生 陳嘉琪 上海報道

近年來,多項政策提及保險資金應當發揮長期資金優勢,爲建設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做貢獻。但迄今爲止,推動“長錢入市”效果並不顯著。根據2023年末險資投資業績單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8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配置合計3.5萬億元左右,僅佔比14%。

2024年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在對A股作工作部署和要求時,強調“要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增強市場內在穩定性。”

2023年8月末,中國證監會召開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部分大型銀行保險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表示,證監會將主動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共同爲養老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保障,促進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

在剛剛過去的兩會上,關於“長錢入市”的探討也受到了各方關注。全國人大代表、北京證監局局長賈文勤指出,中長期資金入市難面臨三大“隱性障礙”——償付能力指標約束、長週期考覈推動長期投資入市難、實踐中年金基金混合運作不利於差異化投資。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證監局局長楊宗儒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協同發力,持續優化市場投資生態,引導塑造更多“長錢”“穩錢”入市。

中長期資金不足制約了資本市場功能發揮

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強調,應當更好地發揮資本市場樞紐功能。但長期以來,A股“牛短熊長”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資本市場投融資兩端的功能發揮。業內普遍認爲股市中長期資金不足是一大重要原因。從投資端來看,中長期資金作爲穩定的資本市場資金來源可以維持長期的預期回報;從融資端來看,中長期資金進入市場有助於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推動資本市場服務下沉,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中長期資金對於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樞紐功能發揮具有重要意義,如何吸引“長錢入市”,使得長錢長投,是當前社會各界的重點關注話題。

然而,與成熟資本市場相比,當前我國A股市場中的中長期資金佔比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保險資金爲例,根據2023年末險資投資業績單發佈的數據顯示,在28萬億元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中,債券投資佔比最大,國內產壽險公司共計有超過12萬億元資金配置於各類債券,佔比超四成;相對地,長期股權投資佔比僅8.65%,證券投資基金配置僅5.45%。

長錢爲何難入市?

賈文勤指出,中長期資金入市難主要面臨三大“隱性障礙”。首先,保險資金權益投資比例受償付能力監管指標約束。償付能力新規實施後,整個行業償付能力指標大幅下降的同時,保險公司權益投資比例上限也因償付能力指標與投資權益比例的正相關關係而呈現不同程度降檔;

而以長週期考覈有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仍面臨挑戰。2023年10月,財政部將國有保險公司經營效益評價指標考覈調整爲“3年週期+當年度”相結合,有助於引導行業實行長週期考覈,但以此有效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並不盡如人意;

另外,實踐中年金基金混合運作不利於差異化投資。對不同年齡段的年金實施差異化管理,可增強投資運作效率,打破整體入市困難的僵局。但我國實行不同風險偏好、不同年齡的資金混合運作,使得年金基金整體權益投比例偏低。

此外,業內分析人士認爲,“長錢入市”意願不高還有一大原因就是股市波動下,A股市場表現與預期之間存在的偏差,導致很多“長錢”選擇了更爲保守的策略,“長錢”預期謹慎的背後其實“信心不足”。

如何吸引長錢入市?

若要順利吸引長錢入市,一方面要消除前述使得長錢入市難的三大“隱性障礙”,另一方面也要儘快扭轉市場悲觀情緒,重建資本市場理性預期。賈文勤建議從加強中長期資金入市的頂層設計;研究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指標,並弱化指標對權益投資的約束;推動各類中長期資金全面建立3年以上的長期考覈機制;多措並舉提高養老金權益投資比例;鼓勵公募基金主動優化服務五個方面進行改善。

楊宗儒則提出:優化考覈機制,讓“長錢能長投”;改進金融服務,讓“短錢變長錢”;持續優化資本市場投資生態,創造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的市場環境。

事實上,吸引“長錢入市”一直是監管重點關注的內容,此前也已經有一系列的政策落地。近日,中國證監會在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上提及,“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加快落地,完善投資機構長週期考覈,健全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

這是財政部在2023年10月底下發《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 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下稱《通知》)後,監管部門再次提及“長週期考覈”。

關於長週期考覈,《通知》指出,將此前的經營效益類指標的“淨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指標”調整爲“3年週期指標+當年度指標”。這意味着考覈週期由原先的一年延長至三年。

“長週期考覈,旨在按照保險行業運營規律,增強資產與負債的匹配性,繼續引導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期穩健經營,防止因單純考覈年度目標,出現突增業績、忽視風險的短期行爲。”財政部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時表示。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建立長週期考覈制度,可以促進保險公司與資本市場的雙贏。拉長績效評價與考覈週期,可以引導保險公司的長期穩健投資,提升保險資金運用的長期收益;同時,也有利於發揮險資的長期優勢,降低資本市場的短期波動,減少出於短期投資業績壓力的跟風踩踏行爲,有利於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倡導長期價值投資。

同時,實施長週期考覈有利於促進險企經營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降低由於考覈短期化可能導致的高管人員道德風險,一定程度上利於穩定資本市場預期。

“對保險公司實施長週期考覈的主要目的就是爲了引導險資入市”,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拉長考覈週期有助於險資提高股票等權益投資。雖然短期A股市場波動較大,但長期來看,不僅投資風險小,還能提高保險資金的回報率。”

不過,業內認爲,目前來看該措施的實施效果並不盡如人意,一方面,政策影響範圍較爲有限。受直接影響的僅5家國有機構,資金運用餘額佔全行業比例約36%。5家機構權益投資比例已在17%至27%之間,接近各自監管比例上限。另一方面,公司內部考覈存在一定慣性。投資人員仍普遍以短期投資業績爲首要目標,這一情況在短期內難有轉變,在權益市場波動較大、短期趨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保險資金大幅增加權益投資的意願並不高。

除了長週期考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也從弱化指標對權益投資的約束這一角度做了一些嘗試。去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爲增量險資入市釋放了更大的空間。具體來看,保險公司投資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科創板普通股和公募REITs中未穿透的資產,風險因子分別從0.35、0.45、0.6調整爲0.3、0.4、0.5,投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上市公司股權,風險因子賦值爲0.4。國泰君安劉欣琦團隊認爲,適度降低權益風險因子有利於提升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從而提升權益配置的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