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長期資金入市:30萬億保險資金候場

來源:媒體滾動

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披露最新數據,截至2024年上半年,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餘額爲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保險資金作爲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對於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發佈會上,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將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

“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來源穩定,天然具有耐心資本的屬性,必將成爲支持資本市場健康持續發展重要的價值投資者。”李雲澤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創新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龍格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在支持保險資金加大入市力度方面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這些措施有望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開闢投資渠道

資本市場對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無疑都具有重要作用。李雲澤在發佈會上稱,金融監管總局一直高度重視資本市場,積極引導銀行、保險和資管機構維護資本市場穩定。

“經國務院同意,我們推動中國人壽、新華人壽開展試點,共同發起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募集保險資金投資資本市場。該基金註冊資本500億元,已正式開始投資運作,目前進展順利。”李雲澤介紹說。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人壽(601628.SH)和新華保險(601336.SH)分別各出資250億元聯合發起的私募證券基金全稱爲鴻鵠志遠(上海)私募投資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鴻鵠基金”),已於2月29日成立,註冊地上海市浦東新區,並於3月1日在基金業協會完成備案,基金存續期限爲10年。

據新華保險公告披露,鴻鵠基金的投資範圍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投資方式包括但不限於連續競價、認購非公開發行股票(A股)/配售(港股)、配股(A股)/供股(港股)、與單一或組合交易對手間的大宗交易或協議轉讓、可轉債優先配售、轉融通證券出借等;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存款、國債逆回購等現金管理類投資品種。

華西證券非銀研報分析稱,與此前保險公司所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不同,該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是我國保險公司直接投資的首個私募證券基金。此前也存在保險資金投向私募證券基金的情況,但往往是通過投顧方式等“間接”實現。相比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主要投向一級市場非公開發行及交易的股權,私募證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級市場公開交易的股票、債券、期貨、基金等。

上述研報進一步分析指出,設立私募基金進行投資,一方面可以放大資金規模;另一方面,考慮到兩家公司各出資50%,在報表上將被認定爲長期股權投資並採用FVOCI計量(以公允價值計量且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有望熨平投資業務受市場波動對利潤的影響,從而避免險企因單純考覈年度目標突增業績而進行短視投資,進一步提高險資入市的積極性。

華西證券非銀團隊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類似基金設立,發揮好保險長線機構投資者的積極作用,加大保險資金參與資本市場的力度,實現保險資金與資本市場的良性互動、共同發展。

龍格進一步對記者表示,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有利於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保險資金具有長期性和穩健性的特點,其加大入市力度有助於改善資本市場的投資者結構,增加長期價值投資者的比重,減少市場的短期波動,提升市場穩定性。保險資金更傾向於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不會因短期波動而頻繁買賣,這有助於穩定市場波動,增強市場的韌性。保險資金入市後,可以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具有成長潛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從而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

中國人保(601319.SH)旗下人保資產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人保集團將積極踐行金融央企責任擔當,緊扣國家政策鼓勵方向,圍繞服務‘五篇大文章’,通過項目投資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盤活存量資產,進一步支持經濟穩定增長。堅定高質量發展轉型,創新發展ABS業務。用好政策工具,適當增加股票整體配置規模。積極落實長期考覈導向,體現保險資金耐心資本定位。”

中國人壽集團方面表示,堅持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委託方投資指引的“雙線配置”投資方法論,實現黨中央決策部署與投資決策部署“雙維落地”,推動擔當好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持續強化對宏觀經濟、國家戰略和資本市場自上而下的研究,深刻把握髮展新質生產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對投資工作的要求,持續推動完善大類資產配置,探索融合國家戰略方向、實體經濟融資要求、居民資產配置意願的有效路徑,引導保險資金流向國家最需要的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建設等領域。

此外,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2024年第三季度保險資產管理行業投資信心指數,共向189家保險機構發放並回收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保險機構對權益投資和固定收益投資的信心較強。

增量資金可期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人身險公司和財產險公司的股票與證券投資基金的合計投資比例分別爲12.48%和15.31%。從數據來看,險資入市還有較大空間。

記者採訪獲悉,在當前長期利率中樞下行的背景下,多家保險公司明確表示,考慮適當增加權益類投資的配置。如今年以來,險企舉牌上市公司次數明顯增多。截至目前,年內險企共舉牌11次,舉牌11家上市公司,舉牌次數和舉牌的上市公司數量均創下近4年新高。

記者梳理髮現,政策方面也在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自2023年以來,監管多次釋放“推進險資長期入市”的政策信號。如2023年9月,金融監管總局下發《關於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的通知》,通過調低部分風險因子等措施,鼓勵保險公司將資金更多地用於長期投資。2023年10月,財政部發布《關於引導保險資金長期穩健投資加強國有商業保險公司長週期考覈的通知》,明確將國有商業保險公司經營效益類績效評價指標“淨資產收益率”由當年度考覈調整爲“3年週期+當年度”相結合,拉長考覈週期。

在前述發佈會上,李雲澤明確表示,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覈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也在該發佈會上表示,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爲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需要注意的是,9月26日晚間,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指出,着力完善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業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等中長期資金的三年以上長週期考覈機制,推動樹立長期業績導向。培育壯大保險資金等耐心資本,打通影響保險資金長期投資的制度障礙,完善考覈評估機制,豐富商業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模式,完善權益投資監管制度,督促指導國有保險公司優化長週期考覈機制,促進保險機構做堅定的價值投資者,爲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長期投資。

李雲澤還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堅持標本兼治,以改革破難題、以制度促規範,不斷增強行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出臺保險業新的“國十條”,及時完善資管規定,持續強化非銀機構治理,優化夯實信貸基礎管理,推動解決制約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層次問題。

對於未來如何進一步優化保險權益投資環境,業內人士提出了諸多方法。其中,優化險企償付能力計量標準以及相關的權益投資餘額分類監管政策被多次提及。

東吳證券非銀金融分析師葛玉翔公開表示,優化權益風險因子償付能力標準,如對超過一定股息率和持有超過一定期限的股票資產給予風險因子認定優惠。同時,適度下調各檔權益投資限額對應的償付能力充足率要求,以激發險資權益投資熱情,加大入市力度。

“通過優化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監管標準,降低部分風險因子的計算比例,提高保險公司的資本使用效率,從而間接釋放權益資產的配置空間。”龍格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