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臺灣鍬形蟲「特有亞種」在哪裡 興大研究登國際期刊
▲金鬼鍬形蟲大約在70萬年前分化,分佈範圍比栗色深山鍬形蟲及黑腳深山鍬形蟲廣泛。。(圖/中興大學蔡正隆提供,下同)
外型亮麗的鍬形蟲一直以來頗受民衆喜愛,但在分類上卻有不少爭議。國立中興大學昆蟲系教授葉文斌及博士生蔡正隆,長期致力於臺灣鍬形蟲的DNA資料庫建立,並深入探討2個特有亞種的分類議題,其研究成果在6月被刊登在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
據瞭解,臺灣的鍬形蟲目前已知有52種,其中有4種分別有2個特有亞種的特殊議題,葉文斌與蔡正隆這次選擇深入探討栗色深山鍬形蟲(Lucanus kanoi)、黑腳深山鍬形蟲(L. ogakii),以及金鬼鍬形蟲(Prismognathus davidis)在臺灣的特有亞種存在爭議。
栗色深山鍬形蟲及黑腳深山鍬形蟲的亞種大約是在100萬年前分化,前者分佈於中央山脈西邊,指名亞種僅存在於鬆崗、梅峰一帶,北部亞種則生活在新竹以北到宜蘭等地區;後者分佈於中央山脈東邊,有北部的指明亞種以及南部的出雲山亞種。
▲圖爲栗色深山鍬形蟲。
至於金鬼鍬形蟲則是在70萬年前分化,且分佈範圍也較廣泛,大致上可以分爲中央山脈西邊、西南邊的陳式亞種,以及中央山脈東邊、北邊的北部亞種。
由於「亞種」式分類中的最小單位,研究結果也顯示亞種之間有明顯的遺傳變異,甚至具有特定的地理分佈,臺灣雖然土地不大,但各種生物經過幾10萬年的演化確實有可能出現2個亞種的特殊演化結果。
因此,爲了確保不同山區的鍬形蟲能保有其特殊的遺傳組成,也希望民衆在飼養鍬形蟲之後不要隨意野放,以免改變這些珍貴族羣的遺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