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關注:中國致力於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參考消息網3月7日報道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5日報道,中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開闢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新賽道,創建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政府還將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羣。
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上述舉措。
李強也提出要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支撐,包括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他說,要強化基礎研究系統佈局,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創新基地、優勢團隊和重點方向,增強原始創新能力,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產業發展需要,部署實施一批重大科技項目。
報道稱,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在芯片等高新技術領域持續對華施壓。中國政府把強化科技創新,解決某些核心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作爲優先事項。
去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被列爲其十三項細分工作的首位。
另據德國“中國平臺”網站3月6日報道,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北京將在很大程度上堅持目前的方針:資金不應再平均分配,而應流入未來產業和新技術。
報道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日公佈的計劃則表明,北京希望繼續加快推動新經濟領域發展的步伐,“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2024年的主要任務之一。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北京還希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加強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研究,以及積極打造“新增長引擎”。
此外,據路透社3月5日報道,中國5日誓言要發展從人工智能到太空等一系列對提升未來競爭力至關重要的行業,同時開放製造業和部分服務業的准入。
在全國人大年度會議上,李強總理重申了一個目標,即在科技方面加強自主能力。
報道稱,中國越來越強調政府在引導資源實現目標方面的作用。迄今爲止,這種努力已經取得一些進展。
李強總理把量子技術和生命科學等列爲中國希望發展的新賽道,同時承諾加大在大數據、商業航天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努力,此外還要啓動科技計劃以實現戰略和產業發展目標。
報道稱,科技部部長陰和俊在全國人大會議期間對記者說,中國將把培養青年科技人才作爲一項長期的戰略性工作。
他還說,40歲以下的青年科學家牽頭負責着1100多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年輕人“現在是我國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生力軍,未來就是建設科技強國的主力軍”。
《日本經濟新聞》3月6日也報道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這是2024年政府工作任務的首項內容,包括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美國與日歐等盟友推進構建在高科技領域的對華包圍網,中國旨在通過構建自主供應鏈予以應對。
報道稱,報告列舉的具體產業包括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國已成爲在電動汽車領域佔世界市場一半份額的大國,但半導體及相關材料和製造設備仍依賴海外。中國將加快推進包括主要零部件和材料在內的產品國產化。
除新能源汽車外,報告還提及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生物製造、商業航天、量子技術、生命科學等領域。
報道稱,關於財政政策方面,中國從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用於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
報告還提出,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努力培養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積極推進人才國際交流。(編譯/聶立濤、焦宇、潘曉燕、馬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