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搭上大陸迎外資的轉型列車

報社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下,大陸經濟獨好,臺灣因而受惠。但大陸不以此爲滿足,繼續擴大開放市場,希望吸引更多外資進入。日前大陸1年內第2次修正《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127條條文,修改88條,着重在對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及中西部地區產業的獎勵,包括半導體材料晶片、5G通訊關鍵零組件商務服務、現代物流資訊服務等,都將取得租稅用地等優惠,兩岸關係不好,但大陸鼓勵臺商投資的政策不變,應該是臺商很好的投資機會

打造自主供應鏈助產業升級

大陸鼓勵投資方向調整,吻合當前大陸三大經濟發展主軸──內循環經濟、供應鏈自主、科技自立自強。具體政策如扶植生產性服務業,將成爲帶動內需市場的利器,扶植先進製造業則希望加快達成供應鏈自主與科技自立自強兩大目標。不容否認,現階段大陸高科技產品技術,尤其在半導體材料及晶片方面,與歐美國家仍有明顯差距,加上疫情陰霾遲未散去,內需產業成長動能受到壓抑。因此,如何迅速且有效引導外資進入這些產業,協助產業轉型升級,至爲關鍵。

誠如大陸商務部在公告中所提,這一系列項目的調整與修訂,就是引資補鏈強鏈、擴鏈的過程。缺少的就補上;比較弱的就加強;不夠的就擴大。希望結合外資力量,打造出一個真正屬於大陸的自主供應鏈與內循環體系。這樣的作法,不只是要修正過去技術與市場過度依賴外部的問題,更是爲當前與未來可能的美中對抗情勢變化預做準備。

大陸選擇在這個時點推出,背後還有一些特殊的含意。自去年6月以來,人民幣屢創新高,最近再創6.4601新高。關鍵在於弱勢美元下,大陸優於市場預期的經濟表現與金融市場開放,吸引外資源源不絕涌入,這個趨勢看來暫時不會改變。瑞銀證券指出,全球看好大陸市場,去年前11個月,外資FDI總共1294.7億美元,速度又快又猛,今年將延續此一趨勢,推出《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當可引導外資進入大陸需要的特定產業,打蛇隨棍上的意味濃厚。

大陸剛與歐盟完成歷史性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雙方同意進一步開放市場,並承諾彼此企業可在相同條件與環境下競爭,移除國有企業補貼與技術移轉非市場障礙。其中,大陸決定對歐盟開放投資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雲計算服務、新能源汽車、金融服務及健康醫療等領域,恰巧與這次的《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0年版)》開放項目,不謀而合。兩者之間的關聯性,不是單純的巧合。

抓住趨勢創造新的藍海商機

過去這2、3年來,籠罩在中美貿易、科技與金融戰的陰影下,外商加速撤離中國的傳聞,不絕於耳。不過,實際數據顯示,這根本不是事實。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9年中國實際利用外商投資金額1381億美元,不僅較2018年成長2.3%,更寫下歷史新高紀錄。即便是以資金進出大陸重要門戶香港的金融情況來看,不管是在港幣走勢、銀行體系存款總額或總結餘等方面,也都清楚顯示,資金其實是不出反進。顯然地,外商加速撤離大陸,根本就是個假議題

儘管如此,面對中美可能的長期對抗態勢,北京並未因此鬆懈,還是選擇積極的轉型與開放。在這股趨勢下,臺商恐怕更應抓緊這波鼓勵外商投資的新方向,才能掌握未來的商機。就以先進製造業來說,臺商在半導體晶片、IC設計、資通訊關鍵零組件等方面,目前仍具有一定的生產優勢,若能抓住這股趨勢,配合政策開放,切入大陸剛要起步的供應鏈,勢必有機會開發出自身的藍海市場。否則,一旦大陸自主供應鏈形成,臺商想要進入,恐怕就難如登天。

再就生產性服務業而言,不論是商務服務、現代物流或資訊服務等業別,都明顯與傳統的製造業與服務業不同。臺商若想切入這塊市場,一定得先轉換過去外銷代工思維,重新加強品牌、研發設計、行銷與售後服務。就如同微笑曲線的兩端一樣,未來大陸鼓勵外商投入的生產性服務業,重視的將是高端附加價值的提升,而非低端組裝代工或零售銷售的模式。

對於一個正在積極轉型、嘗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來說,大陸市場仍然充滿機會。臺商與其擔心如何進行多元化佈局、分散市場風險,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善用自身優勢跟着大陸一起轉型,才能創造新的藍海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