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報社評》另類春節體現大陸治理成果

旺報

團圓華人過春節的傳統,再遠、再忙都要回老家辭歲祭祖。今年春節基於防疫考量北京鼓勵民衆「非必要不返鄉」,臺灣也因邊境管制,民衆只能就地過年,不能出國旅遊。就地過年是對傳統習俗的顛覆,遺憾之餘也帶來了許多新體驗,讓過年出現了一些新特點。隨着經濟與社會的變遷,傳統習俗將慢慢改變,政府需要超前部署。

順應社會變遷改革制度

一、休假制度需要改革,讓彈性休假成爲常態。春節是個大假期,也是一些行業的高需求期,比如餐飲業物流業、旅遊業、文化產業等,全民休假本就不易實現,可以順應行業特色實行延後休假、彈性休假,既可滿足春節期間民衆的消費需求,也符合大陸已經開始倡導的彈性休假方針,緩解春運人潮。不少今年春節沒有回家鄉的人,希望在新冠疫情穩定後可以回家看看,推動靈活休假制度的改革正逢其時。一些地方政府已推出春節錯峰放假、彈性休假等政策,保障勞工的合法權益。

二、在社交疏離狀態下留住年味、豐富年味。新冠病毒的常駐導致了社交疏離現象,但得益於數位科技的發展,今年身處不同空間的人羣透過網路影片、網路發紅包、雲拜年、雲聚會方式,拉近了距離,留住了鄉愁,寄託了思念。

同時,這個春節大陸也出現了一些新現象:各地政府推出文化盛宴,過文化年、知識年成爲一種新時尚賞燈看景等夜間經濟重新火熱;一些相親婚戀社交軟體爲就地過年的單身男女「雲相親」提供了平臺,人們可以跨越地域障礙認識彼此;有的地方出現了「春節合夥人」:合夥做年夜飯、合夥在地旅遊。傳統春節透過網路強化了中華民族文化共識,文化旅遊新業態、新模式也讓民衆過節方式更爲多元化。

三、讓春節中的弱勢關懷人性化服務成爲常態。春節期間,爲了照顧弱勢羣體和流動人口,大陸在疫情下已經充分發揮優勢的社區服務再次上線。湖南韶山推動就地過年的志工義工)與獨居老人結對過年,今年有1000多名志工與近900名老人一起過年。社區工作者和志工陪伴那些家長不能返鄉的留守兒童做手工藝玩遊戲、吃團圓飯廣州爲就地過年的萬名勞工代表送年夜飯表達節日關懷。浙江、江蘇等地外來打工人員數量龐大,當地政府透過爲就地過年的打工者發紅包、給補貼、送手機話費流量等方式留人留心。北京免費開放市屬公園,發放惠民文化消費電子券、冰雪公益體驗券。不少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提高補貼金。就地過年的民衆之間也相互傳遞關愛,一位在廣州就地過年的計程車司機在除夕夜收到了乘客的紅包。

展現對國家社會的責任

就地過年是疫情下的情非得已,民衆暫時放下回家過年的情結,展現了可貴的家國情懷和對整個社會、對他人的責任感。因而政府、社會與企業層面更應當對這種犧牲做出妥善的安排和補償。把就地過年的倡導變成一種貼心的服務,物質激勵和人文關懷並重,將服務保障延伸到基層,才能讓民衆真正在他鄉體會年味和溫情

另類春節也體現大陸社會治理的成果。大陸的抗疫成果離不開民衆對政府行爲的密切配合,就地過年也是這種配合的一種體現。政府的政策措施能夠設身處地考慮民衆的需求,才能在未來施政中實現更多良性循環。

今年,很多在大陸工作的臺灣民衆也沒回臺過年,雖然難免寂寞,但留在大陸過年,也有新鮮的感受與體驗。有大陸鄰居邀請臺灣人在家吃年夜飯,有臺灣民衆自發組織聚會和活動,也有人做臺式便當送給同一座城市裡的臺灣學生,處處有溫情。

大陸在疫苗接種後,疫情好轉可期,但隨着社會變遷腳步,今年另類年味裡的新氣象慢慢將會成爲新常態,如何讓節日和城市更舒心、更暖心,是政府和民間共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