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師/窮者恆窮富者恆富 政策陰謀下的悲慘臺灣

臺灣貧富差距逐年嚴重,受薪階級薪資水平停滯,資產階級卻年年獲利,加上政府政策推動效果不彰,導致貧富出現世襲且難以翻轉的兩極命運。(Photo by coolloud/Flickr)

老實說,臺灣有個不分藍綠社會,但這個平等且無差別的生活圈,卻是一個悲慘世界。根據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全臺1/3受僱者月薪不到3萬元,非典型就業者衝破80萬人,換言之,臺灣的受薪階級,正式邁入窮者恆窮的境地。

但這個悲慘的社會,並非臺灣經濟結構的縮影,因爲根據數據顯示,上市櫃公司9月營收衝破3兆元。依法人預估,2017年全年獲利創下2兆元的史上最高紀錄,且爲連續3年創新高。

換言之,臺灣的經濟現況,正呈現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色:固定薪資的勞動階級收入呈現低薪與停滯狀態,且有一大部份爲弱勢的非典型就業,他們缺乏勞健保退休金等相關福利的保障,實質經常性薪資更卡在17年前的水位反觀資產階級的上市櫃企業,卻年年締造獲利高峰。

臺積電、聯發科、鴻海與各大券商,上新聞版面的內容多半是高調炫耀創新高的營收,或又包了多紅包給股東與工程師。倘若英國文豪狄更斯活在21世紀的臺灣,他肯定能以這個社會爲背景,再寫一本《財富雙城記》。只是,新版的「雙城記」中,似乎沒人能捉到元兇

這個臺版的「財富種族隔離」,用盡了各種合法手段,將不同階層隔離開來。其中包括貨幣財政與偏資方的政府政策,這些手段,用的藉口堂而皇之,但實際瞭解箇中機制後,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先談貨幣政策,也就是央行所掌控的利率匯率與金融規範。受到低利率、低匯率與寬鬆授信標準的拉擡,臺股已來到歷史新高,破萬點的期間更創史上最長。這些都直接受惠到上市櫃企業、降低融資成本,也間接解釋獲利連年締造新高的原因。此外,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所發佈的11月「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當月已來到57.2的水位,爲連續第二十一個月呈現擴張。這意味着臺灣的景氣已來到膨脹的領域,也可呼應上市櫃企業獲利耀眼的結論。

▲臺灣半導體類股表現亮眼,其中臺積電市值增加最多,達1.62兆元,也因此30週年運動會上,董事長張忠謀豪灑4億5,600萬元紅包給員工。(圖/記者張一中攝)

有趣的是,企業賺飽飽、製造業連續21個月擴張,且物價水準又因「一例一休」的「藉口」漲好漲滿,但控制景氣膨脹速度的央行,卻依然維持利率的「連六凍」不變。這分明與上述的經濟數據背道而馳。股市創新高、企業賺滿滿、製造業動能膨脹、物價一直漲,不就如教科書中所說,是升息的最佳時刻嗎?

之所以「連六凍」,答案很簡單,因爲這就是合法製造「財富種族隔離」的最佳工具。讓依賴固定收益的小額儲戶、退休人員、受薪階級、壽險保戶的收入停滯不前;同時間讓資產投機客、企業老闆與大額借款戶的利益最大化

在財政方面,抑制不勞而獲的資本利得稅遲遲不見蹤影,證所稅廢了又立、立了又廢;營所稅、遺產稅贈與稅、囤房稅一降再降,使資金從各地涌入島內高房價;兩稅合一制的變動與當衝證交稅的調降,再度獎勵到股市大戶,讓不勞而獲的贏家喜孜孜,同時大砍必須付實體勞力軍公教人員年金

也就是說上述的貨幣、財政與公部門政策,讓臺灣貧富差距問題日益嚴重。乖乖加班的上班族與熬至退休的軍公教人員,大家財富不是停滯前進就是遭砍,或甚至是起薪遞減。

但擁有豪宅、股票與企業的資產階級,財富卻呈現指數型成長。更扯的是,沒一人因如此的「財富集中營」而坐牢。試問,這個社會是否比納粹德國還不如?至少納粹還舉辦了一次紐倫堡大審,不知臺灣何時才能盼到「22K大審」?

好文推薦

大師/刷臉刷虹膜,你不擔心「數位屠殺」嗎?

王大師/賴院長,請還給每位勞工消失的133萬

王大師/課審會,臺灣最大駭客機構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贊!

● 王大師,專欄作家。本文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