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聽風 | 被蟬聲淋溼的童年

□周衍會

早上,走出樓梯門,聽到綠化帶裡的一棵槐樹上響起了蟬鳴,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凝神靜聽。這久違的蟬聲,如一陣濛濛細雨,從歲月的深處飄來,灑落在我的心田。

兒時夏日,蟬鳴說不清是哪一天出現的。有時一場雨後,院子裡的梧桐樹葉間,突然傳來一聲蟬鳴,開始有些矜持,似在試探什麼,時斷時續。不遠處,很快有了迴應,鳴聲稚嫩、脆亮、歡喜,是新生命誕生的宣言……不久,村裡村外便到處浮起了響亮蟬鳴,在各種樹木的枝葉間流淌起來,匯成一首綠色的交響樂,點燃了夏日的激情。

傍晚或雨後到樹林裡摸知了猴,是一大樂趣。彼時,農村樹多,像榆、槐、柳、梧桐等,都是蟬們喜歡待的樹種。到了傍晚,知了猴開始出土,沿着樹幹往上爬。飯後,不等天黑透,小夥伴們就拿着手電筒,來到村外的小樹林中尋找知了猴,找到一隻就放到塑料袋裡,有些爬的位置很高了,還得攀到樹上去捉。也有人在樹幹上纏一圈透明膠帶,這樣知了猴爬到這個位置就上不去了,但這種方法我沒用過。雨後挖知了猴要簡單些,因爲地面被雨水浸溼,知了猴可能感覺到了這種變化,便會用前爪挖土,想盡快出來,此時只要看到地面上有一個小洞,伸手一摳,大多會發現一隻知了猴,勾住它的前爪一提,就手到擒來了。找來的知了猴沒來得及用鹽水處理,就用一隻碗扣着,第二天一早,翻開碗一看,有些知了猴已蛻去外殼,身體呈黃綠色,褶皺的翅膀緊貼在身上,萌態十足。也有極個別翅膀已變硬的新蟬,乍見到陽光竟然鳴叫起來,聲音稚嫩、乾淨,給人帶來一片夏日的清涼。

而孩子們最大的樂趣,則是捕蟬。捕蟬的方法很多,比如用紗網罩、馬尾套、火光照,但最多的是用麪筋粘。麪筋來源有二:一是小麥粒入口嚼碎嚼細,洗去麥糠和雜質,即成。再就是和一小團面,反覆在水中揉搓,洗出麪筋。麪筋用樹葉包好,備用。找一根長竹竿,如長度不夠的話,可綁上一根細長的掃帚枝,枝頭纏上面筋,從蟬的下方粘它的翅。梧桐樹上的蟬最好捕,聽到蟬鳴,舉着杆子過去,從闊大的葉隙中,一眼就可找到,它們有的靜伏不動,有的掀臀而鳴,還有的兩隻背在一起……瞅準方位,杆子上舉,屏聲靜氣,慢慢靠近,最後快速對着翅膀一碰,雄蟬“哇哇”叫着就粘住了,不會叫的雌蟬則徒勞地掙扎着。捕來的蟬用針線穿起來,拎在手中,蟬仍在叫着,黑黑的一長串,也串起了一個夏日的快樂……

晚上,在大街上乘涼,暑氣漸退,一輪暈黃的月亮升起來。躺在草簾子上,旁邊生一堆混雜着艾草的火,大人們手中的葵扇,有節奏地扇動着,偶爾“啪”地撲打一下,該說的話說得差不多了,也有些困了,周邊靜靜的,是鄉村夏夜常有的樣子。只有月光在無聲地流瀉,流進小孩子的夢裡,夢裡有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蟬鳴就在此時突兀地響起來,蘸着粉白的月光,清亮亮的,籠罩着寧謐的村莊,混合着身邊的唧唧蟲吟,是世間最美的天籟……

“新蟬忽發最高枝,不覺立聽無限時。”蟬鳴聲聲,鋪天蓋地,如一場酣暢淋漓的雨,淋溼了夏天,淋溼了村莊,淋溼了天空大地,也淋溼了純真的童年時光。

來源:濰坊晚報

責任編輯:瓶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