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紀強:孫閣老,博山的傳奇

陶硫,美食,孝,都是厚重博山的精粹,每次來博山,耳聞目睹,也有許多認知和感悟。

帝師,在山東鳳毛麟角。孫閣老是康熙帝師,諡號文定,杜受田是咸豐帝師,諡號文正。

清代規定,只有曾入翰林,或獲授大學士者纔可用“文”字。 以“文”字爲第一字的諡號, 等級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貞”,再次爲文成,然後是文忠。

從諡號上看孫閣老比杜受田差了一等,但歷史影響,非杜受田可以望其項背。

孫閣老,清朝康熙二年被授內秘書院大學士,老百姓稱其爲孫閣老。

據說孫廷銓之子孫寶侗掌家時,要修建住宅之東門,但欲建此門,必涉鄰居王姓一牆,否則,既不整齊又不美觀。於是與鄰居商討,但王姓認爲宅基一線值千金,何況一牆?孫寶侗商量不成,告官成訟。縣官不敢得罪孫府,便悄悄對孫寶侗說:“我對此案難以斷清,請你修書送京,求閣老賜教”。孫寶侗立即修書差人送與父親。孫閣老看信後,回信寫詩一首:“千里捎書爲一牆,讓它一尺有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孫寶侗收到父信,將牆讓出,所建東門,命爲“何妨門”。讓牆一事,當地羣衆無不稱讚,流傳至今。

孫廷銓的貢獻一是爲官,一著述。他曾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回到故鄉顏神後,杜門謝客,寫成《顏山雜記》。

“琉璃”是《顏山雜記》物產篇中一節,內容完整,記載周詳。乾隆十年的《昭代叢書續集》將其收入,並題曰《琉璃志》。孫廷銓的《琉璃志》,詳細記錄了琉璃及其產品的成份、煉製過程、產品種類、製作工藝,採納宋代程大昌“鑄石爲器,古已有之”、“雖西域琉璃,亦用石鑄,無自然生成者”的觀點,推翻了唐代訓詁學家顏師古“琉璃乃自然之物”的學說。

孫閣老才華橫溢,詩文爲人景仰。《柿巖贈禹年》中有佳句“山從屋上嵐煙合,水抱村流澗響聞。北渚漁樵通遠望,西疇巾駕逐歸雲”,景動情濃,膾炙人口。下面列舉一二。

七律 秋夜和王似鶴考功

清宵哀角靜嚴更,睥睨高懸列宿明。

幾日風煙歸夢闊,一城砧杵客心驚。

黃金難信劉中壘,白眼堪嗤阮步兵。

悵望紫宸朝散後,晚鐘時度枕函聲。

七絕 詠史

田叔歸來竇後傷,蕭條樑苑下微霜。

一時賓客多枚馬,不遣雄文悟孝王。

孫閣老不止詩文寫得好,也存有憂國憂民之心。順治十四年,孫廷銓上書 “ 天下本富,惟賴土田,餘稅雜徵,原非生財大道,不足賴也。查元年以來各省荒地,報墾無幾,豈戢兵雖久,尚難生聚耶?聞河南一省熟地頗多,不知從前除荒未確,抑或年來以次漸開,請敕撫按,自今年爲始,通行各屬履畝均丈,其餘各省亦仿而行之,使地畝一清,國賦漸裕矣! ”指出苛捐雜稅並不是生財之道,鼓勵開荒增產才能增加國庫收 入。

孫閣老還是美食家。博山豆腐箱,傳說是孫閣老爲招待下江南特意來看望老師的康熙準備的。先將豆腐切成方塊,炸至金黃,從側面切開,將豆腐瓤挖出,做成箱子模樣,裝上葷、素餡。葷餡一般是肉加上海米、木耳剁成餡,素餡可將挖出的豆腐過油炒至金黃後,再加上海米、木耳成餡,裝入箱中,上籠蒸透,水筍、醋、鹽等勾芡,燒成湯汁,澆在豆腐箱上而成。

博山油粉據說也與孫閣老有關。其做法是先將磨好的綠豆豆漿,用紗布過濾,漿水適度發酵,配以猛火,下小米糊,再加豆芽菠菜粉條豆腐條花生碎,燒開後撒上蔥花、薑末、芫荽末提味,加熱油一大勺“倒熗鍋”,一鍋酸溜溜、鹹漬漬、香噴噴的油粉就做好了。

每次來博山,火燒油粉是我早餐的首選。綠澄澄黃泱泱的碗中,夾雜着紅的花生、黃的大豆、透明的粉條、白潔的豆腐、翠綠的蔬菜,很是好看,等到油粉順喉而下,咂摸咂摸味兒,酸爽馨香。

傳奇的孫閣老,歷史的博山。

作者簡介:王紀強,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畢業,工學學士,高級工程師,高級會計師。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山東詩詞學會會員、竹韻漢詩學會會員。中國化工作家協會、山東省作家協會、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淄博市散文學會法人代表、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詩文發表於詩刊、人民政協報、國際金融報、人民郵電報、中國保險報、中國安全生產報、上海文學、勞動時報、今日文藝報、公益時報、證券時報、椰城、齊魯晚報、揚子晚報、生活日報、詩潮、魯中晨報、北京青年報、370女人、青海詩詞、詩詞月刊、揚中詩詞、淄博聲屏報、北京大學學報燕園網訊、崑崙詩詞、黃土地等報刊。

壹點號 文學博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