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錫欽:臺灣風場具四大優勢要有信心、許乃文:3-1若無本土銀力挺很丟臉

中能風場整場建置完工,4日舉行完工感恩典禮。圖/中能風電提供

中能發電公司今天(4日)舉行中能風場完工感恩典禮,中鋼代理董事長王錫欽表示,臺灣離岸風電產業發展具有天時、地利、政通、人和四大優勢,臺灣應有信心。而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則說,3-1期渢妙已對銀行發出專案融資邀請,9月見真章,「如果沒有新臺幣融資,豈不是很丟臉。」

中能風電公司今天宣佈31座風機全日完成安裝,象徵整案風場提前完工,年底可望整場併網發電,中能風場預計每年發電11億度電,爲近30萬個臺灣家庭帶來潔淨綠電風場減碳約55萬噸,爲中鋼朝綠能減碳願景邁進。

而王錫欽預計9日將卸下中鋼代理董事長兼總經理職務,過退休生活,原本經濟部情商他留任中能風電公司董座一職,但他今天透露「階段性任務已完成」,意謂不會留任。

王錫欽在中能風電完工慶典後接受媒體聯訪表示,臺灣離岸風電有四大優勢:天時、地利、政通、人和。「天時」指的是離岸風電在歐洲已到成熟階段,往歐洲以外亞洲地區發展,發展曲線可看出愈來愈快;「地利」指的是臺灣海峽風力資源豐富,中央山脈有聚風效益,據調查全球20大風場中,資源最豐富有16處都在臺灣海峽。

所謂「政通」,他說,臺灣離岸風電發展有很好規劃,先是示範,再潛力場址,接着區塊開發,規劃程序十分透明,雖有在地化要求,但遊戲規劃是清楚的。「人和」指的是,國內廠商覺得離岸風電發展是個機會,也響應投入,不是政府拿鞭子要產業投入,供應鏈自行投資培植風電技術,做出未來新的產業發展,基於這四大優勢,對臺灣離岸風電發展應要有信心。

不過,王錫欽說,中鋼技術及控制風電風險的能力仍不足,因此未來參與綠電開發方式會調整改變,不會再像中能風場擔任主導方,而會改採參股方式,針對風場參股某一部分。

而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則說,中能風場是CIP今年繼彰芳西島風場後,第二座在臺灣完工的風場,和中鋼強強聯手,以全方位本土化壯大我國本土離岸風電產業,中能是臺灣風電史上本土化落實率最高風場,是第一個提前完工,也是我公股銀行首度全員參與專案融資的計劃,堪稱我國離岸風電發展完美典範,中能風場的順利商轉可讓供應鏈及金融界看見離岸風電產業的前景,朝能源轉型2.0邁進。

CIP中能執行長Joris Hol表示,離岸風電產業的成長並非一蹴,歐洲也是,從中能風場可以證明,本土供應鏈非常有實力,都能做到對開發商承諾,渢妙風場也是,以臺灣的經驗及未來可行性來看,本土供應鏈仍有發展空間,應給予本土廠商時間和空間,可以和開發商一起成長。

Joris Hol說,國產化並非離岸風電計劃最大的問題,最大挑戰在融資,可以看出臺灣本銀行及政府可以如何協助離岸風電往前走。許乃文並補充說,目前渢妙二週前展開專案融資,渢妙的曝險在CIP單一專案風場已高達90億元,九月中可以見真章,倘若公股及本土銀行沒有迴應,這是很「丟臉」的事。

許乃文說,3-1期的渢妙風場已售電給半導體、資通訊及傳產,橫跨各種不同領域,涵蓋許多護國大山,是用臺灣的風發電給臺灣的綠電大戶,增加臺灣出口競爭力,如果沒有新臺幣融資,「豈不是很丟臉」!如果官股不挺政策,到底是誰在挺政策?第三階段已沒有躉購的補助,要能運作成功,臺灣人必須羣策羣力來做,CIP負責把電廠蓋出來,現在要展開融資,若官股都不站來,表示不支持政府政策,不能一直靠國際銀行來救濟,否則會很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