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清 | 打破市級高中壟斷優勢,促進區域教育健康發展

王旭清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高考是確保我國人才選拔與社會公平的重要制度。但在高等教育大衆化背景下,高考競爭日漸激烈、全民教育焦慮情緒高漲、家庭教育負擔不斷攀升,高考已然成爲整個社會的加壓器。基於在陝西、山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河南、河北、浙江、廣東等省份的調查,筆者及所在研究團隊認爲,省域範圍內市級高中的壟斷式發展是造成基礎教育階段全民教育壓力負載的主要原因。要降低教育內卷程度、撫平社會教育焦慮、最大化發揮高考制度的正向功能,就要堅決打破市級高中的壟斷優勢,促進區域教育健康發展。

一、 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現狀

調查發現,當前大量省份出現了市級高中對區域範圍內教育資源與成果的高度壟斷。結合調查經驗,本報告將這一壟斷劃分爲三種類型。爲呈現不同類型的壟斷現狀,本報告參考2023年各省高考情況,選取清北錄取人數、600分以上學生數和一本錄取率三個關鍵指標,將陝西、湖南、山西、四川、河北、河南作爲典型案例。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由省會城市超級中學主導的壟斷。以陝西、湖南爲典型。具體表現爲,省會城市超級中學教育質量遠勝於其他學校,省域內形成雙層壟斷結構,即省會城市超級中學壟斷省域資源及成果,地級市超級中學壟斷市域資源及成果。縣中因此集體衰落。

首先,這類地區省會超級中學的壟斷程度極高。比如,陝西省2023年清北計劃招生數爲272人。從公佈的錄取數據來看,西安市清北錄取人數爲223人。其中,三所超級中學錄取人數達到210人。從比例上看,西安市清北生佔全省清北生總數的83%。其中,三所超級中學清北生人數佔全西安市清北生總數的97%,佔全省清北生總數的81.1%。

湖南省2023年清北計劃招生數爲330人。當年,長沙市清北錄取人數爲188人,佔全省清北生總數的56.9%。其中,三所超級中學清北錄取人數爲154,佔全長沙市清北生總數的81.9%,佔全省清北生總數的46.6%。

在此情況下,省會城市超級中學相對其他市級中學會形成絕對優勢。比如,陝西省西工大附中2023年600分以上學生數多達927人,是寶雞中學的2.5倍。湖南省長郡中學600分以上學生多達838人,是永州一中的2.3倍。

表1.2023年陝西省各市北大、清華錄取學生人數一覽表

其次,各地級市超級中學在市域形成壟斷,市縣差距懸殊。 比如,陝西省寶雞市寶雞中學2023年沒有清北生,但600分以上學生數多達363人。 而除了寶雞市南山中學,全寶雞市其他中學600分以上學生數平均每校只有5人。 渭南市除韓城市(縣級市)象山中學外,其他縣中600分以上人數平均只有12人,而渭南市一所中學600分以上學生數就多達247人。 湖南省永州市永州一中2023年清北錄取6人,600分以上多達357人。 而其下轄的江華縣江華二中清北錄取2人,600分以上學生數只有32人; 新田縣新田一中清北錄取1人,600分以上學生數也只有51人。

第二,由各地級市優質高中主導的壟斷。以山西爲典型。具體表現爲,除省會城市外,其他地級市教育水平相對均衡,各地級市內部形成由地級市優質中學主導的壟斷。

首先,這類地區省會城市對清北生的壟斷程度相對較低,清北生在全省的分佈相對均衡。比如,山西省2023年清北錄取人數爲208人。其中,太原市錄取47人,佔全部清北生的22.6%。其他有四個地級市清北錄取人數在21-23人之間,另有三個地級市清北錄取人數爲17或18人。

表2.2023年山西省各市北大、清華錄取學生人數一覽表

其次,這類地區通常由地級市優質中學主導壟斷,在市域內形成市級優質中學、縣級優質中學和縣級普通中學三個差距相對不大的層級。 比如,山西省忻州市清北生總數爲23人,其中22人都來自忻州一中,另外1人來自縣中,其他12縣與縣級市沒有清北生。 臨汾市清北生總數爲22人。 其中,臨汾市市級中學錄取17人(臨汾一中16人,臨汾同盛實驗中學1人),3個縣的縣級中學錄取了5人(翼城中學1人,翼城漢德園1人,侯馬一中1人,襄汾高級中學1人),其他13個縣及縣級市沒有清北生。 大同市清北生總數爲18人。 其中大同市市級中學錄取8人,另外10人來自2個縣中,其他5個縣沒有清北生。

第三,由少數幾個市的超級中學主導的壟斷。以四川、河北、河南爲典型。具體表現爲省內有少數幾個市在超級中學帶動下教育質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省域範圍內出現圍繞這幾個市形成的懸殊較大的學校層級——高考強市中學、高考強縣中學、高考弱市中學、普通縣級中學。

首先,這類地區的清北生高度集中在少數幾個市。比如,四川2023年清北錄取總數爲320人。其中成都市清北錄取人數爲167人,綿陽市錄取人數爲107人。兩市清北錄取數佔到了全省的85.6%。河北2023年清北錄取總數爲268人。其中,衡水市錄取131人,石家莊市錄取74人,邯鄲市錄取32人。僅衡水市錄取人數就佔全省的48.8%。衡水和石家莊兩市錄取人數佔全省的76.5%。三市錄取人數則佔全省的88.4%。河南2023年清北錄取總數爲400人。其中鄭州市錄取102人,信陽市錄取81人,周口市錄取63人,南陽市錄取45人。四市錄取人數佔全省的72.7%。

其次,這類地區通常以高考強市爲核心向周邊輻射,形成區域性壟斷和較爲懸殊的層級差距。比如河南省,鄭州市周邊的焦作、開封、許昌等市,清北錄取人數均不到10人。毗鄰信陽、周口和南陽三大高考強市的漯河和駐馬店,清北錄取人數分別只有15和16人。省域內因此形成以鄭州市爲首、以信陽、周口、南陽三市爲輔的四個高考高地,從高地向外,依次形成高考強縣(比如光山縣、淅川縣等)、高考弱市(比如許昌、三門峽、駐馬店、商丘等)和普通縣級中學。其中,層級之間差距顯著。強市中學清北錄取人數能達到三五十人,而強縣中學最多隻有二十餘人,弱市中學一般在十人左右,普通縣中很難出清北生。

四川省,2023年全省一本上線率爲17.29%。全省一本上線率高於17.29%的只有綿陽和成都兩個市,上線率分別達到了27.34%和21.4%。相比之下,其他市一本上線率呈斷崖式下跌。排位第三的瀘州市上線率只有13.19%。上線率在10%-15%之間的只有5個市,其他14個市均低於10%,其中涼山、阿壩和甘孜分別只有3.04%、1.83%、1.26%。

總之,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已經成爲普遍現象。從壟斷程度來看,由省會城市超級中學主導的壟斷 > 以少數幾個市超級中學主導的壟斷 > 由各地級市優質中學主導的壟斷。而壟斷程度越高,不同層級學校之間的差距也越容易懸殊。

二、 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引發的問題

目前,我國大部分省份的市級高中都有向高度壟斷髮展的趨勢。據瞭解,市級高中高度壟斷並非自然結果,而是受跨區域招生、市級中學擴張以及大資本辦學的影響。從區域整體角度看,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會破壞區域教育生態,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具體問題如下:

第一,破壞地區生源結構,導致縣中塌陷。

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最顯著的影響是拉動生源流動,破壞地區生源結構。調查發現,爲了促進市級中學發展,許多地區長期進行跨區域招生。典型表現爲,省會城市超級中學長期在全省招收中考拔尖學生,而各地級市中學又向下轄縣招收優秀學生。

比如,湖南省四大名校爲了培養競賽生,長期在全省範圍內招收拔尖學生。雲南省曲靖市曲靖一中2022年考上清北的學生有19人,其中有9名來自下轄區縣;在前150名考取985高校的學生中,有81人來自下轄縣市。實際上,層級化發展以來,縣域優秀生源基本很難留在本地縣中。貴州省盤州市(縣級市)中考前10名基本都會流失,前500名只有1/3能留在縣內。四川省滎經縣中考前10名,只留下1-2人。前20名,只留下4-5人。漢源縣中考前10名流失了一半左右。犍爲縣中考前200名,留在縣中的只有130多人。對此,調查時有縣中校長感慨道:“現在縣中(生源)的情況是,超級中學砍頭,民辦中學腰斬,縣中被五馬分屍”。

在此背景下,縣中大量塌陷。陝西省寶雞市下轄4區8縣。2023年,該市沒有清北生,且只有2個縣的一本錄取率超過了全省一本錄取率。最弱的三個縣高考參考人數不足500人,一本錄取率不足20%。湖南省永州市下轄2區9縣。2023年,全市清北錄取21人。其中11人來自市級中學,其餘10人來自4所縣中,另外5所縣中沒有清北生。貴州省盤州市(縣級市)第二中學2016年考上清北7人,985高校錄取人數爲144人。到2023年,該校無人考上清北,985高校錄取人數跌至47人。

第二,刺激惡性生源競爭,集團化辦學淪爲生源分割與利益攫取手段。

市級高中是壟斷式發展的最大受益者。調查發現,爲了維持並爭取壟斷優勢,市級學校會展開激烈的生源競爭。在這一過程中,民辦學校往往會依靠其財力和招生特權發起惡性競爭。比如,廣東湛江市廉江實驗學校(民辦高中)在成立之初開辦補習班,在挖掘復讀生時曾許諾“一個清北生一百萬的獎金”。對於中考前十名,該校以10萬元以上的獎金來吸引。爲了吸引2023年中考狀元,該校更是出到了40萬。不料,學生被另一家民辦高中以66萬的價格挖走。

除了上述方式,集團化辦學也成爲市級學校,尤其是市級名校爭搶、瓜分生源的重要方式。比如,陝西省西安市三大名校通過集團化辦學形成了三大“名校系”。其中,“高新系”和“鐵一系”均以私立學校爲主。據瞭解,“名校系”的最主要功能是擴大優質生源池。一般而言,一旦成爲名校系的成員學校,優秀生源便會向該校涌來。在集團化名義下,成員學校會以校際交流形式將優質生源送入名校本部。而原本在名校本部的學生則會因成績下滑調整到成員學校。如此一來,各名校就以集團化之名實現了擴大生源基數、優中選優之實。現實中,名校這一做法會倒逼其他市級優質學校捲入生源爭奪戰。比如西安市高級中學就通過“名校+”的方式和兩所學校形成聯合體,確保自身生源供給。

上述運作並非個例,不少省份的集團化已經實現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聯合,並且跨越市區直接進入了縣一級,成爲名校攫取利益的重要手段。比如,四川省綿陽中學、四七九中學雖然是公立學校,但旗下創辦了多所私立分校,在全省範圍內招攬生源,收取昂貴學費,擇優向本部輸送生源。河北省衡水中學2021年之後在全省各縣市開辦私立分校,衡水二中在邢臺辦清河至臻中學;石家莊精英中學在邢臺辦精英中學;衡水一中在邯鄲辦衡一分校。雲南省曲靖一中自2017年開始,在全省組建了包括21所學校在內的教育集團。其中,加盟集團的縣中每年要繳納100多萬贊助費,請曲靖一中派駐管理團隊代管縣中,而縣中則將拔尖學生放到一中本部“代培”。浙江省海亮實驗中學在全國託管了40多所縣中,每年每校收取100多萬的託管費,向縣中輸送管理團隊、師資、教輔資料、試卷、管理模式、競賽強基培訓等,而縣中則將適合競賽的苗子送到本部,最後的高考成績由兩邊同時宣傳。

第三,極化高考競爭,各層級學校集體“工廠化”。

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會直接強化高考競爭。而區域內不同層級學校之間的差距越大,越容易造成該區域內普通高中的集體“工廠化”。

首先,當市域乃至省域範圍內的優質生源都集中在同一所學校後,優質學生之間的競爭強度必然加大,對教師教學教研水平的要求也會大幅提高。爲了確保學生成績,整體拔高學生能力,這類學校不但不會採取寬鬆的管理方式,反而會在應試訓練的強度和難度上更上一層樓。比如,一位女兒曾在長沙市長郡中學上學的家長反映,“大家都說長郡是地域模式。它本質上還是題海戰術,做不完的試卷,我女兒畢業的時候,這些試卷搬都搬不完”。西安市某高中校長反映,“越是名校的課堂越不可能自主自由,都是大水漫灌。這樣效率才高。因爲這些學生學習能力強,上課容易吃不飽,老師要不斷上強度。一節課四十五分鐘,最多十分鐘講基礎,其他都是補充、拔高。”

其次,頭部名校學生的高強度競爭會直接拉動整個區域範圍內的高考競爭。爲了在名校擠壓下取得成績,其他層級的學校會爭相“工廠化”。典型表現爲,學習衡水中學模式,想盡一切辦法延長學習時間,對學生在校學習時間與學習過程進行高度精細化管理,以犧牲學生自主性爲代價提高學習效率和學業成績。比如,陝西省渭南市澄城中學和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中學,學生每天早上七點之前要到校,晚上十點下自習。高三學生要延長到晚上十一點。在校期間學生僅有的自習時間也基本被老師用具體任務填滿,學生的一切學業行爲都會受到從學校到年級到班級到小組的層層督促。雖然有吃飯和課間時間,但這些零碎時間通常也被安排了記誦、小考等。放假時間從過去的雙休縮減爲現在的單休,而高三隻有半天休息。

對於這種培養方式,河北省邢臺一中的一位老師說,“以前是把你們這些羊放出去自己去吃,現在是把你們都圈起來,到點就吃、到點就睡,趕快長肉。機械化養殖,機械化管理,機械化培育。”

第四,學生學業壓力激增,心理問題集中爆發。

在高強度競爭與“工廠化”管理下,各層級學校學生的學業壓力都急劇增加。不論市級學校還是縣級學校,學生學習時間均達到了每天13-15個小時。不論學業水平如何,學生們都要面對非常大的壓力。

長郡中學(湖南省四大名校之一)2014屆一名學生,中考是耒陽市(縣級市)第一名,最後考取武漢大學。據瞭解,該生的同學中有不少來自長郡初中部,學生羣體中形成了“嫡系生”對外地生的排斥,導致該生面臨極大的人際壓力。又由於上課節奏由尖子生主導,該生長期跟不上課堂節奏,學業挫敗感極強。該生家長認爲,如果孩子當初留在本地一中就不用面對這種壓力,最終結果一定更好。因爲中考遠不如女兒的學生留在本地一中也考上了武漢大學。

陝西省澄城縣2020屆中考前十名的兩位學生,一位去了渭南市中學,另一位留在縣中。去市級中學的學生和上文中長郡中學學生的處境相似。留在縣中的學生雖然面臨的同輩競爭壓力較小,但靠自己突破學業瓶頸的壓力極大。儘管每晚在校都自習到十一點半,老師也針對他的情況制定了專門的複習和訓練計劃,但受限於縣中教研水平、教育資源與羣體學習環境,該生突破始終困難。再加上對市級中學學生實力的過高估計,學生日常壓力非常大。

山西省運城市河東一中2024屆一名同學,高考剛過二本線。該校重點班前五名最後也只考上了普通一本。即便是在這樣的學校,學生們每日仍然要學習十幾個小時。好學的學生每天排隊問老師題,晚自習後還要在宿舍熬夜學習到凌晨一兩點。

在巨大的學業壓力下,學生心理問題容易在高中階段集中爆發。比如,四川省一名曾在超級中學上學的學生在一次考試失利後三天都難以吃下飯。一名縣中學生最初以優異成績進入超級中學頂尖班,但最後因抑鬱未能正常完成高考。長郡中學2014屆有一學生因學業壓力過大而精神崩潰,無法參加高考。2023年一名理科實驗班學生因與同學吵架跳樓,一名普通班學生因連累同學集體被沒收手機跳樓。雅禮中學一名學生,奧賽拿了銀獎,但無保送資格,想跳樓但被及時制止。陝西省澄城中學一高三學生,因偶發事件與父母爆發爭吵後跳樓。邯鄲市四中,已確診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學生有 40-50 人,輕微心理問題的學生有90 多人。

第五,家庭教育焦慮蔓延,教育負擔不斷加重。

市級中學形成壟斷後,家長普遍會對縣中教育喪失信心,爭相競爭市級中學的入學資格。但由於市中名額有限,家長便會集體陷入教育焦慮。比如陝西省夏縣中學一本率只有8%。當地家長普遍從子女小學開始就想方設法進入鄰近的運城市級學校。如果中小學只能留在本地上,家長們便會陷入極度焦慮。“如果考不上市裡的高中,就只能去私立,或者在縣中上。私立一個學期八九千,而且聽說學生出問題的不少。但咱這地方縣中就是那個水平,誰願意讓孩子留在這兒?我們能不焦慮嗎?”

調查還發現,當市級超級中學過分發達時,家長會形成一種除了名校無學可上的心理,嚴重影響羣衆對公立學校的信心。比如,西安市未央區一學生家長表示,“現在大家對公立學校已經喪失信心了。老百姓覺得除了五大名校好像沒有學校可以上,所有北郊公立的中小學都不如經發的一個民辦學校,整個未央區都出不了一個清華北大。你說能有什麼信心?”

爲了競爭優質高中資源,家長普遍會追加教育投入,由此也會造成家庭教育負擔的普遍加重。從時間上看,當前家庭教育投入已經提前到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教育對普通家庭而言已然成爲一場持久戰。一般而言,有條件的家長會通過購買學區房搶佔優質學區資源,也會積極爲子女尋求課外輔導。結合調查情況,農村家庭爲了子女上學在縣城購房已成普遍現象。中小學生平均每人每學期至少參與兩門輔導,寒暑假至少參與一次輔導,總費用1-3萬不等。

還有大量家長會選擇私立學校。比如,河南省光山縣一農村家庭,從初中開始便送孩子讀私立學校,學生每年僅學費就將近2萬元。山西省運城市的私立學校近幾年開設了“小班”,每班只有20名學生,每學期學費1.6萬。四川省綿陽市一名校下屬私立學校每學期學費2.2萬元。在廣東省湛江市,如果孩子初中要進入私立名校就讀,年均教育投入需要10萬餘元。其中,學雜費約8萬,補習費約10萬,陪讀租房費約3至12萬不等,擇校找關係打點費幾萬不等。

第六,教學教研資源壟斷,教育不平等更加凸顯。

經過十餘年發展,市級超級中學已經形成了對高考的一整套研究方法與訓練模式,在師資、經驗、信息、方法等教學教研關鍵要素上實現了高度壟斷。他們對高考趨勢的把握,對課標知識理解的程度,對高考真題的剖析研判,包括對學生學習規律的瞭解和把握,對具體學習過程中關鍵環節的介入經驗都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水平,遠非普通公立高中能比。甚至一些名校老師本就參與過高考命題,直接掌握最前沿的高考信息。

實際上,名校壟斷程度越高,其他層級學校就越弱勢,也就越需要購買名校資源。調查發現,儘管積極尋找優質資源,但弱勢學校往往會因自身教學教研能力不足而出現弱者更弱的局面。教育不平等因此更加突顯。

據瞭解,名校一般會通過集團化辦學將自己的教學教研經驗向下屬學校複製,形成名校模式壟斷。而其他中學想分享,就要高價購買“雲班”。比如陝西省澄城中學每年就向西安高新一中購買雲班,每班費用爲36萬。貴州省盤州二中每年要花費80萬元購買雲班課程。河北省衡水中學與40多所學校合作開設雲班直播課程,需要每個學生交2萬元學費,一個學校開一個雲班需要100多萬元。但事實上,在缺乏自主教學教研能力的情況下盲目引進“雲班”,效果反而不佳。比如陝西省丹鳳中學引入雲班後,學生成績迅速兩極化。同是全校前50名的學生,同一張數學卷子,最好的學生能考140分,最差的學生只能考五六十分。全班只有一少半學生能跟上,大部分學生都出現了成績滑坡。

三、 限制市級高中壟斷式發展的相關建議

綜上,市級高中的壟斷式發展引發了地方教育諸多亂象。長此以往,必將造成嚴重的教育不公平與沉重的家庭教育負擔。近年來,各地紛紛出臺了禁止跨區域招生的相關政策。但從實施狀況來看,未必能夠改變當前市級高中的高度壟斷現狀。結合調研,本報告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 嚴肅落實禁止跨區域招生相關政策,防止市級高中持續“掐尖”。

儘管各地都出臺了禁止跨區域招生相關政策,但地方執行力度和落實情況不一。應嚴肅落實相關政策,竭力將區縣一級前百名生源流失率控制在20%以下(區縣前10名流失2人,前50名流失10人,前100名流失20人),確保地方生源結構均衡合理。

第二, 優化選才制度,釐清高考制度與競賽制度之間的邊界。

調查發現,高考制度和競賽制度的混合運作成爲超級中學持續掐尖、優秀學生主動扎堆的主要影響因素。要從根源上控制超級中學掐尖衝動,就要優先理清高考制度與競賽制度之間的邊界,明確競賽選拔目標,擡高競賽選拔門檻,拒絕競賽參與的策略化與投機化,防止高考競賽化、競賽應試化。比如,考慮競賽與高考分軌,讓競賽生承擔放棄高考和競賽失敗的風險。

第三, 限制高中階段民辦學校總體規模,控制超級中學集團化發展。

目前,集團化發展是超級中學俘獲優質生源並獲取大量利益的重要方式。而大部分超級中學集團化發展依託的都是旗下的大量民辦學校。因此,應首先限制高中階段民辦學校總體規模。其次,防止超級中學跨區域過度擴張,將高考變成生意場。可以將學校集團化運作(包括分校設立)納入監督管理,限定集團化運作範圍,增設跨區域聯合辦學條件,控制相關費用,保護弱勢學校。

第四, 區分高中階段民辦學校類型,分類規範、分類管理。

目前市場上的民辦高中可大體分爲兩種類型,一種是精英型,主打素質教育與精英教育,畢業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流向海外。另一種是大衆型,除辦學體制外與普通公立高中無太大差別。對於精英型,應鼓勵特色化發展和小規模辦校,以高花費和非主流出路與普通學校相區別。對於大衆型,應明確其補充性地位,取消民辦特權,推行“公民同招”,要求其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並將其納入均衡管理範圍,塑造地方公平辦學環境。

第五, 大力扶持公辦高中,辦好區縣級高中。

高考制度下以公立學校爲主的學生培養、分層與選拔體制是我國區別於西方國家、確保基層社會穩定與流動的基礎性體制。而區縣一級高中則是確保高考競爭和家庭參與適度有序的關鍵單元,發揮着地區教育穩定器和蓄水池的作用。因此,在限制民辦學校擴張的基礎上,應大力扶持公辦高中,確保區縣一級至少要辦好一所公辦高中。在生源流失得到控制的條件下,應着力提高區縣級公辦高中的教學教研水平。對於經費問題,可考慮撥付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教師獎勵、外出學習、組織教研命題小組等。對於師資與教研問題,可考慮建立對點幫扶或跨區域教師流動機制。比如,出臺政策引導優勢學校派駐三到五人的學科團隊或管理團隊進入弱勢學校,弱勢學校交換同等數額的教師進入優勢學校,三年爲期。

第六, 酌情考慮小規模縣中跨縣聯合辦學。

由於當前許多人口流出縣學生數量大幅減少,縣級財政相當緊張,可酌情考慮小規模縣中就近跨縣聯合辦學。比如,兩個鄰近的人口規模都不到30萬的縣城,在學生數顯著降低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合併生源、整合師資、共享成績,在小範圍內搖勻教育要素,共享教育教學資源,接受名校幫扶。以此形成新的縣級教育屏障,保護縣域教育水土的同時,提升辦學質量,充分發揮高中教育的分層與選拔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