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花360億建對撞機利大於弊,楊振寧:時機未到

我國有許多科研人員,他們爲我國科學研究做貢獻,而有的時候,一個觀點往往有兩種不同的聲音,有支持者也有反對者。

關於大型對撞機建設問題,王貽芳與楊振寧各自有各自的道理,王貽芳堅稱對撞機的建設是必要的,就算是花360億也沒關係,如果中國有大型對撞機,中國的科技水平將遠超國外,這樣看來,是利大於弊的。

楊振寧認爲建設對撞機時機未到,王貽芳有欠考慮,思考的問題太少,而這些尚未思考的問題都是不支持對撞機的建設的原因。

一、對撞機

對撞機屬於粒子領域的研究。

對撞機主要研究的項目是積累並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使兩束粒子流相對運動碰撞,產生作用反應率,用於發現“新物理——新粒子”。

世界最早的對撞機產生於1961年,隨後的幾年裡,也有幾臺低能量的電子對撞機陸續出世,但是就現在而言,低能量的電子對撞機不能滿足現如今的科學研究,爲此,各國都開始建設大型對撞機。

在建設大型對撞機上,美國率先出手,開展SSC對撞機建設,結果卻以失敗而告終。

美國的失敗給其他國家敲響警鐘,各國紛紛開展大型對撞機的建設。王貽芳看到如此情景,心急如焚,想要快速爲我國建設大型對撞機。

二、思考不足遭反對

在王貽芳心中,美國在大型對撞機建設中失敗,我國不一定會失敗,而且如果讓其他國家率先建設出大型對撞機,會讓我國處於不利局面。如果由我國率先建設出大型對撞機,科技領域必定領先世界,成功讓中國科技崛起,爲中國吸引一大批人才。

對此,楊振寧卻說你考慮得太少,時機未到。王貽芳所思考的問題都是站立在對中國的貢獻,以及對大型對撞機建設有極大的信心,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中國能建設成功大型對撞機的基礎上,這是他的優點,也是他思維的漏洞。

王貽芳這個名字,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和楊振寧都是中國物理領域的頂尖研究人員,而王貽芳更偏向於粒子研究,擅長高能粒子的研究,爲我國貢獻很多高尖技術。

王貽芳發現的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方式,世界各國科學家認爲憑藉這項發現,王貽芳足以成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而他的發現,也被美國《科學》雜誌評價爲中國建立至今以來,最偉大的發現。

他在粒子領域的研究,在我國有極大的發言權,但他所思考的問題還有些不足,這些不足是楊振寧反對的原因。

三、反對原因

楊振寧提出,美國爲了建設SSC,花費了多少科研資金?足足82億美元,而且預期投入2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投入,足以把一個國家拖垮,這也是美國終止這個項目的原因。美國因建設SSC,導致國內財政赤字,引起國內一些人的不滿,再加上國內的黨派之爭,最終讓SSC以失敗告終。

從美國的失敗吸取經驗,可以發現想要建設大型對撞機,需要龐大的錢財,初步估計,可能要360億,拿這360億的資金做一項未知的研究,風險過大。

其次,如果建設大型對撞機,需要龐大的科研資金,而國家如果把大部分的科研資金都用於建設大型對撞機,那麼勢必會壓縮其他科研,直接影響其他科研工作的進行。中國的繁榮強大,不是隻靠對撞機,而是所有科研共同進步,纔有現如今富強的中國。

爲了建設大型對撞機,而影響其他科研工作,有些得不償失。大型對撞機的研究是釣魚工程,未知結果,未知回報,爲了一個完全未知的事物,而影響現如今的其他科研,孰輕孰重,誰都能分清。

最後一點是大型對撞機的建設不是必然的,中國現如今的任務是發展民生,大型對撞機的建設必然會影響民生,所以不是現階段的主要任務,可以開展理論研究,但絕對不能花費大量資金建設大型對撞機。

科學研究是以理論爲主,再由理論進階於實驗,通過實驗結果,反饋信息,修改自身的理論,在此過程中,不斷完善,既能節省大量的時間,也能節省大量的金錢。楊振寧認爲,現如今的大型對撞機的建設,應該以研究爲主,等中國徹底進入發達國家行業後,再開展相關的研究。

四、無關對錯

無論是王貽芳的言論,還是楊振寧的觀點,都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兩個人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王貽芳所站在的角度只是單純的粒子研究角度,根據我國粒子領域的研究,知道我國有能力建設大型對撞機,而且世界各國也開展大型對撞機建設工作,作爲中國的科研人員,對此十分心急,所以才迫不及待地想要建設大型對撞機。

大型對撞機的建設成功,對我國的好處不言而喻,但如果投入大量資金,最終像美國一樣以失敗告終,那麼中國的損失會直接影響全國的發展。

考慮到平穩發展,穩中求進,楊振寧表示要穩妥前行,先開始理論研究,不要冒進,有完善的理論研究後,等中國有足夠的資金後,再開展建設大型對撞機。

楊振寧並不是反對建設大型對撞機,而是反對現在就開始建設大型對撞機,現如今中國剛剛繁榮富強,就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建設一項很長時期都無法投入使用的項目,明顯有些得不償失。

楊振寧認爲,大型對撞機的研究就是無底洞,投入大量資金才能填滿,而以現在的中國,填滿這無底洞,很可能影響全國的發展。

二人都有自己的立場,一個是站在科研角度,一個是站在全中國的角度,思考分析問題,給出最穩妥的方案,這是我國科研人員應該有的態度。

科研人員應該聽取不同的建議,個人的思維總是有侷限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我國一項科研技術的發展,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計其數,也正因爲有如此高的投入,科研人員更應該謹慎對待自己的研究項目,考慮多方面因素以及可行性,進行科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