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王貽芳多次提議,楊振寧:不要意氣用事

主席曾說過“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科學技術的發展代表了社會的發展,無論是經濟還是農業還是工業,從理論到實踐,都離不開科學的發展。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不久,我們就是忽略了科學規律,太過着急發展,反而適得其反。

如今的中國吸取了教訓,雖然在科學技術方面還與西方國家有很大差距,但是也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新一代的科學家,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丁肇中的得意門生王貽芳就是這樣一位。在2019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上又一次公開表示中國現在應該建設楊振宇先生一直反對的大型粒子對撞機了。

難以挑戰的粒子對撞機

說到這裡,一定很多人不明白什麼是大型粒子對撞機。就是讓高能粒子在高速中碰撞,碰撞出來的東西就是揭示粒子的構成,在這同時,還會出現一些物理現象,有利於我們的研究發展。

可想而知,轉的速度越大,碰撞就猛烈,出現的現象和碰撞出的東西就越豐富,越多。利用這些,可以去探索宇宙人類的一些未解之謎。

那既然這麼有用,爲什麼楊振宇先生一直反對建造呢?

在前幾年,王貽芳就提出要建大型粒子對撞機,但是楊振寧就不同意,認爲現在中國還沒有必要,也沒有真正的實力去建造。因爲我國現在的力量不夠,沒錢沒技術還沒人。

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是我國現在只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現在也是一個大國,但是相較與其他國家的實力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目前世界僅有的大型粒子對撞機在歐洲也處於比較“艱難”的時期。

大型粒子對撞機就像是隻能靠充值才能繼續運轉,進入下一關的大型物理玩具一樣,如果不進行升級,只能在原地待命,自娛自樂,根本無法繼續進行。但是這樣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金錢。

而在人員方面,歐洲請了幾十位的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中國也一定會邀請其他國家的科學家,本來在這方面我國就不佔優勢,雖然這個項目是我國開始的,但是風頭卻是其他國家的科學家的。

美國作爲世界最強國家都在它面前敗下了陣。1987年6月提出修建用來探究基本粒子的超級超導對撞機,在1992年在達拉斯完工,有超過三千位科學家和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工作,但是沒過多久,就停止這次計劃。

這臺機器的預算高達了110億美元,這還不算後續的投資費用。巧的是,當時的美國正好處於經濟困難時期,這110億可以使美國度過難過,使美國公民更好的生活,但是如果現在投入到這個冷冰冰的機器中,並不會得到什麼好處。

美國當時開發這個項目花費了三十幾個億,但是又親手把它埋入土中。楊振宇就是要提醒大家,中國雖然發展的很快,但是對於這樣的“終極boss”不能“意氣用事”,還是要從實際出發。

下一個“兩彈一星"?

開發大型粒子對撞機讓大家想到了曾經的“兩彈一星”,當時也是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幾乎是在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完成的,對於當時來說是難上加難。那個什麼都沒有的時代都能建出,爲什麼現在就不能呢?

首先這不是一個級別的“遊戲關卡”。如今原子彈這些很多有地位有實力的國家都有,相比於粒子碰撞機就是一個基礎。

而且當時的情況,使我們國家不得不去研究,爲了保護自己,不受欺負,只能咬着牙去拼。但是大型粒子對撞機是現在對於全世界來說都是的一個很大的難題,首先資金的投入就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如果中國要建一個比歐洲還要大的設備,這個費用最低也要200億美元,也就是1400億人民幣,這只是一個基礎費用,後面的維護和運轉加上升級,這個費用可能要用“倍數”計算了。所以粒子對撞機是不是下一個“兩彈一星”,這很難說,因爲它的難度遠遠在“兩彈一星”之上。

現實與理想的碰撞

在2018年,中國總投入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爲19677.9億,經費是有限,但是想要研究發展的項目也很多,這個項目一啓動,必然會把重心移到粒子對撞機上,那麼其他的項目該如何進行。

而且現在世界的科技水平還沒有達到必須建造這個一個機器的水平,更沒有必要去建造這樣一個沒有什麼作用的“大型吸錢機”,所以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可有可無的。這也是爲什麼世界上幾乎沒有國家願意去建立,楊振寧不贊同現在建立。

楊振寧也爲此多次提出反對意見,但是王貽芳卻不認爲現在開發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並且提出巨型對撞機如果再不建,這三十年裡就沒有好的機會了。

王貽芳的確是個很優秀的科學家,他所研究的領域在國際上獲得了很多很高的成績,所以他這麼提出也有他自己一些比較權威的看法。

他認爲,一個國家應該往長遠考慮,特別是我們這樣的一個大國。要想不落後,就要趕在別人前面,獲得主動權,自己有能力可以持續發展,給國人乃至世界提供便利,今天所失去的總有一天會成倍的回報回來。

王貽芳也提出了一系列規劃:第一階段,大約在2020到2030年,爲正負電子對撞機建設的階段。工程造價大約爲400億人民幣,其中還不包括土地等問題。

第二階段,大約在2040到2050年,爲四分之三質子對撞機階段,工程造價大約爲1000億人民幣。

每一步都得投資幾百,幾千個億,後續的費用會越來越高,這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和質疑。花三十年的時間,花這麼多錢真的有意義嗎?

王貽芳作爲如今更新的一代科學家來說,眼光更獨到,更有創新和拼搏精神,膽子更大,楊振寧作爲老一輩的人會更注重實用性,更切合實際,對於我們來說,其實他們所說的都很有道理,只是看問題的角度不一樣。

他們之間的矛盾就像是老一輩和新一代的必然“代溝”,因爲所處的環境和時代的不同,思想也會有所不同。這也更像一個賭約,現實與理想的賭約,理想終有一天會贏,但是它的到了一定來之不易,一定是漫長而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