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肌」重重 當心沉默不語的肌少症找上門
「肌少症」可透過居家篩檢先評量,男小腿圍<34公分、女小腿圍<33公分、小腿肚≦指尖環,懷疑就有可能是肌少症。(圖/張嘉恩治療師提供)
「肌少症」可透過居家篩檢先評量,男小腿圍<34公分、女小腿圍<33公分、小腿肚≦指尖環,懷疑就有可能是肌少症。(圖/張嘉恩治療師提供)
您是否感覺行動越來越吃力? 手腳更容易酸?有時甚至連開罐子都打不開?醫師提醒要小心喔!「肌少症」可能已經找上您。
大家近年可能比較常聽到「肌少症」這個病名,但「肌少症」單純只是「肌」肉減「少」的疾病嗎?醫生指出肌少症的定義至少包含三項,包括低肌肉量(例如:手腳變細、體重突然減輕等)、低肌力(例如:罐子打不開、手腳更容易酸等),以及低體能表現(例如:提不起勁、容易疲勞等)等綜合症狀,是進行性與全身性的骨骼肌疾病。
根據研究,年齡超過50歲後肌肉質量會以每年1-2%的速度流失、肌力會以1.5-5%速度下降,到了老年期下降幅度更大;除了年齡外,缺乏身體活動(久坐、臥牀…)、營養失衡(蛋白質攝取不足、吸收較差、脂肪浸潤等)或是慢性疾病(癌症、神經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都會加速肌肉流失,提升「肌少症」的風險。
肌適康物理治療所暨運動科學物理治療師張嘉恩指出,肌少症會增加跌倒與骨折的風險,進而導致行動受限、併發症、失去獨立能力而需要長期護理,不僅造成龐大的財務負擔,骨折後若長期臥牀,一年內死亡的機率更高達20~25%,不可不慎!
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肌少症呢?張嘉恩治療師說可透過居家篩檢先評量,家人若有日常抱怨肌肉減少、力氣變弱、走路不穩或體力變差等,可先在家填寫SARC-F量表與測量腿圍(用皮尺測量非慣用腳小腿最粗處,沒有皮尺者可以用拇指和食指的指尖圍);若SARC-F大於等於4分或男小腿圍<34公分、女小腿圍<33公分、小腿肚≦指尖環,懷疑有可能是肌少症,可在運動習慣與飲食去做調整或到醫院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查。
若在家篩檢已有肌少症的可能發生情形,張嘉恩治療師建議可至醫院檢查,利用握力器檢查肌肉力量,與五次起立蹲下、六公尺行走或簡易身體量表(SPPB)評估體能表現,還有雙能X射線吸收儀(DXA)或生物組抗儀(BIA)量出肌肉質量,經過層層關卡才能診斷您是否有肌少症或是嚴重肌少症。
根據研究「肌少症」可以透過運動與飲食來改善,那該怎麼動?張嘉恩治療師說,運動需要包含三要素:有氧運動、肌力訓練與平衡練習,缺一不可。透過有氧運動可以改善有氧能力、代謝調節和心血管功能。而肌力訓練可以來給予肌肉明確的刺激,訓練的方式可以利用自己體重、啞鈴、壺鈴、彈力帶與器械等來執行;最後是對於神經肌肉調節有益處的平衡訓練,可以幫助老年人維持姿勢、預防跌倒等。預防勝於治療纔是對抗「肌少症」的不二法門!
經過以上的介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更認識沉默不語的「肌少症」呢?因應每個人身體狀況不同,若有以上情形或疑問請尋求專業人員協助,一起跟重重危「肌」說掰掰,讓我們重獲肌力,「肌」不可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