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巾、手工包銷海外 苗族蠟染之鄉打造指尖經濟
安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婷婷成立「繡娘坊」蠟染刺繡就業培訓基地,吸引許多年輕人、婦女一起學習傳承傳統技藝。(朱紹聖攝)
大陸貴州苗族的蠟染技藝是中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藝之一,有「東方第一染」的美稱,安順市更被譽爲「蠟染之鄉」。近年來,當地成立就業培訓基地,設計創作出蠟染圍巾、披肩、手工包等產品遠銷各地,爲傳統技藝融合現代流行元素做出最好示範,也讓「指尖技藝」成爲「指尖經濟」。
「探尋屯堡文化,感受大明遺韻」,兩岸媒體安順行活動日前舉行。蠟染是中國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灰纈(鏤空印花)、夾纈(夾染)並稱爲古代四大印花技藝。它是用蠟刀蘸溶蠟繪花於布後,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布面就呈現出藍底白花或白底藍花的多種圖案。
而在浸染過程中,作爲防染劑的蠟自然龜裂,染液便隨着裂縫侵透在白布上,留下了人工難以摹繪的天然花紋。花紋既像冰花又像龜紋,類似瓷釉之「開片」,極具藝術效果,使布面呈現特殊的「冰紋」。由於蠟染圖案豐富、色調素雅,用於製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顯得樸素大方、清新悅目。
安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楊婷婷,是當地將此項傳統技藝與現代流行元素相結合的代表人物。七年級生的她出生蠟染世家,大學畢業後於2016年創建工作室,以苗族吉祥圖案爲主,融於花、鳥、魚、蟲、蝶等元素,設計創作出蠟染圍巾、披肩、手工包等產品,遠銷海內外各地。
2020年3月,楊婷婷在安順市西秀區蔡官鎮春暉社區成立「繡娘坊」蠟染刺繡就業培訓基地,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條龍發展模式,提供免費培訓,吸引了許多年輕人、婦女一起學習傳承蠟染技藝,同時也讓「指尖技藝」成爲「指尖經濟」。
楊婷婷表示,自己常向培訓學員提醒,要製作符合市場需求的各類蠟染裝飾、擺件、服飾,「把非遺技藝學到自己手裡,把非遺產品搬進遊客心裡」。她介紹,目前繡娘坊產品銷售額已突破人民幣百萬元,下一步將把重點放在線上銷售管道,要讓非遺產品走向更廣闊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