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村的地誰來種?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家終於給出了答案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而言,農業的發展,都決定着國家的命脈走向,也是一個國家的生存底線!

我國是享譽全球的農業大國,新中國的成立,少不了農民的付出。

可是如今呢?

很多出生在農村的年輕人,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都是去城市發展,當個白領,既有收入,體力工作少,還有面子。

按照這個趨勢進行下去,我國參與農業工作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少。

從實力角度出發,農業產品的產量,往往是和從業人員的多少和他們的精力體力投入有關係的。

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命脈,我們不可能一切農產品都從其他國家進口。我國在未來農業工作人員減少的情況下,我們的農業大旗,如何做到屹立不倒?未來農村的地誰來種?

一、農村種地需要機械化

在農業科學還沒有大行其道的年代裡,農民們爲了能夠得到穩定的農產品收成,主要是通過持續不懈的勤奮勞動,以及種植經驗。

這種種植經驗對於整個華夏民族的發展而言,是極爲重要的。

如今我們獲得的諸多方向的農業發展,就是在此基礎上建立的。

這是一個十分漫長但卻偉大的過程,根據一代人的種植經驗,下一代人則是在此基礎上,對其進行改進升級。

隨着科學的時代到來,這些經驗都被“數字化”,物理化知識的加入,讓整個農業產業,進入到了一個新的天地。

可工作的方式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如何去理解這件事?

曾經往往是一羣人拿着各種農具,在田裡勞作,非常辛苦。

如今看到的畫面,大多數各種大型的機械,在農田裡工作。

這些機器能夠完成的工作有太多太多。

這導致農民需要花費的體力勞動大大減少,並且單體工作效率,得到了極爲顯著的提升。

在諸多設備中,我們還能發現無人機的身影,操控這些無人機的,往往是如今的年輕人或者中年人。

隨着80後也步入了中年大關,許多農村開始出現80後整頓農田的場景。

他們手中拿出的無人機,成爲了衆星捧月的存在。

知識改變農村,這一點放在我國是再好不過的例子。

如果讓年輕人去田裡進行彷彿看不到結尾的體力勞作,他們往往是不會感興趣的。

但如果讓他們去操控機械,操控無人機進行精準操作,這更加符合國家對於新農民的理想看法。

畢竟按照如今的趨勢來看,農民在未來的耕作時間裡也許會越來越少。

因此爲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我們的核心目標,是自動化!

沒有錯,農業也能自動化!

二、農村種地需要自動化

AI是如今非常火爆的詞彙,很多高科企業,如今都在AI領域進行研究。

AI能夠涉及到的典型行業,就有汽車自動駕駛、工業自動生產、辦公軟件的數據生成等等。

這個覆蓋面,是極爲廣泛的。

前文說過,古人對農業的理解,主要是依靠經驗。

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專業的分析儀器等,科學的概念還沒有誕生,用經驗來解決一切,也是極爲正常的事情。

可如今是新時代了,國家需要的,是未來農業人。

在農業人口大概率會減少的情況下,我們就只能提升效率。

AI技術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完成這一目標?答案是可以!

世界上的很多行業,都可以理解爲一個數據世界。

就例如化工,想要生產一款農用的除草劑或者殺蟲劑,在生產過程中,原材料需要配比,需要通過不同的工序完成生產。

在工序過程中,要控制溫度、壓力、時間。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

當能夠將一切變量進行掌控之後,就可以通過AI技術,完成全自動生產。

AI農業的發展方向和思路,也是同樣的。

農作物的生長所需要的環境數據,例如溼度、溫度等,是可以進行控制和監測的。

這也就代表着,那些可以在棚內種植的農作物,可以通過設備,對生長環境進行控制。

控制的方式,則是通過AI技術進行檢測,根據環境的變化,對設備參數進行調整。

讓農作物一直保持在穩定,並且在需要的環境下進行生長。

什麼時候進行噴淋,什麼時候灑肥料或者殺蟲劑除草劑等等,都能形成全自動。

這種AI技術的加入,可以節省人工,更能夠提高效率。

不過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節省了人工,農業方面的就業崗位會不會出現問題?

實際上這是一個大局觀的選擇問題。

農業自動化是大趨勢,也是我們國家爲了農業生產效率,必須踏出的一步。

從大趨勢看,未來加入農業的生產力量,是會減少的。

老一輩人終有退休的那一天,因此勞動力崗位的缺少和未來農業人數量的減少,是呈現匹配狀態的。

三、農村種地需要多產化

未來從事農業的工作人員還需要具備什麼能力?

說一千道一萬,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農產品的增加。

我國雖然是農業大國,幅員遼闊,可實際上,耕地的面積,和印度以及美國這樣的國家相比,還是差了不少。

在有限的耕地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增加畝產量。

偉大的袁隆平先生,用自己的畢生心血,完成了雜交水稻的成熟培育。

這極大程度上,解決了我國的農業產量問題。

袁隆平先生研究的是雜交水稻,未來可能還有其他英雄角色站出來,去研究下一個能夠改變世界農業產量概念的產品。

不斷投入資金進行科研,這是我國未來農業人,在成長道路上的主節奏。

這條路從難度角度看,將會是最大的。

可以說這是一個世界難題,是上千年來,歷代農民都在研究的課題。

四、到底誰來種?國家終於給出了答案

我國的人口如今雖然呈現下降趨勢,但整體規模還是極大的。

每年需要消耗的糧食,是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農業大國,可實際上,我國如今市面上有很多糧食,都是從國外進行進口的。

從經濟角度看,我國的經濟重點,還是放在城市。

特別是城市內的工業廠區,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往往能夠帶來不錯的稅收收入,給到很多的工作崗位。

還有一些第三產業公司,對於年輕人而言,有着極大的誘惑。

其中就包括自媒體、金融、設計等等行業。

隨着時代的發展,年輕人難免會接受到快節奏社會帶來的思想影響。認爲當白領纔有收入有面子。

這是如今的現實,也是一個錯誤的思想。

想要改變這種思想,難度也很大。

我國未來農業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發展大方向,那麼這個地到底誰來種?

根據相關文件,關於“誰來種地”,國家給出的答案是還會繼續依賴小農戶,這個是基礎。

另外新型農業主體也是一大助力,幫助擴大經營隊伍,適應現代化的農業發展。

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思考。

任何行業都離不開教育行業,這一點毋庸置疑,我國的學校還是有農科專業的。

這些農科專業畢業的孩子們,從專業角度看,就是我國未來的農業人。

國家需要想方設法,讓這些孩子去兌現自己的專業能力。

另外自古農民就面臨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土地兼併。

歷史上諸多王朝都是因爲土地兼併問題,最終走向了毀滅。

農民的工作,就算真的達到自動化,個人的勞動付出,肯定還是存在的,畢竟農業是一個週期較長的行業。

那麼我國現有的農業家庭,能否放寬他們對於承包土地的條件呢?

例如可以針對他們家庭的孩子,完全可以進行特招,用專業的知識,更好的去經營家中的農耕土地。

這種家庭制的承包方式,可能是中國農業未來的方案。

可以以家庭爲點,對農耕土地進行劃分,進行成片的土地出租,從而形成規模,完成分組,進行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建立。

最後,企業制的承包或許也是一條出路。

讓農民成爲一種操作工身份,也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不過這個模式也會面臨很多的挑戰,畢竟農業不能資本化!

說一千道一萬,我國的農業發展,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但隱患依然存在。

袁隆平先生用他的智慧,讓後輩在他的庇護下成長。

未來的新時代種地人,應該帶着袁隆平先生的精神,去解決中國的農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