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的財富總是被收割?
最近這幾年,國內金融投資似乎已經成爲危險的遊戲。普通人、中產和富豪等不同階層的民衆,好像都難逃被收割的命運。
本人2007年起回國從事爲高端客戶提供投資理財方案的私人銀行業務,算是國內高端財富管理行業的先驅(先烈)。雖然我在這個過程中寫了不少財商教育以及提升風險意識的文章與書籍,但總體感覺是,全程目睹這一輪輪財富的被收割過程而阻擋乏力。
還是覺得有必要再寫點什麼來總結一下經驗教訓。希望樹立起投資理財正道上的警示路標,以期讓大家今後免於重蹈覆轍。
以下爲一則流行多年的段子,非常形象地描繪了近年來國內民衆投資理財被收割的困局:
“普通人死於P2P,中產死於炒股,富豪死於信託……”到了今時今日,我情不自禁地爲這則段子加上一句——“全民被埋於房地產”。以上列舉的各種死法不同,死因卻是共通的一些投資理財大忌。
請跟我細細品以下三個方面。
投資預期收益依據主觀意願而非客觀現實
十多年前開始,本人帶領銀行的高端財富管理團隊走訪國內客戶開拓業務,其中以溫州、寧波一帶的浙商的投資理財業務開展起來特別吃力。爲何?我們總是向客戶傳導這樣的一個理念:投資理財不可能的三角,即投資風險小、投資收益高、投資流動性好,這三者不能同時實現。而我們能提供的理財產品也只能實現這三者中的最多兩者。
然而,浙商們輕易地拿出他們的拳頭產品來反駁:瞧吧,我們的民間借貸,收益率年化20%以上,隨時收放,安全得很……
當時我們很無語。現在我們都知道了,溫州、寧波一帶企業家小圈子中流行的、以互保互信爲基礎的民間借貸,這些年成了民間金融違約的重災區,參與其中的企業家們多損失慘重。
本人過去長期與國內高淨值投資人打交道,被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們能提供的“最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是什麼?
我每次都很坦誠地告知:風險與收益是成正比的,世界上沒有風險低而收益高的投資品。我們能做的是根據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意願,爲您配置適合的投資品組合,從而實現與承擔的風險相匹配的合理回報。至於基本上無風險的收益率,那就是國債、貨幣基金、或銀行提供的“活期理財產品”的回報率,目前一年在2%上下。
以上說的是符合邏輯的常識,然而,投資人多不願據此做出投資決定。有行業內專業人士便戲言:我們客戶對投資回報率、安全性、流動性的要求,只有騙子才能滿足得了!
於是,當時的各種互聯網理財平臺,爲了迎合客戶的主觀要求,紛紛宣傳一些“期限靈活、收益高、很安全”的產品,真彷彿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事實上呢?這些就是爲投資者們準備的陷阱!
我們一起再看看P2P的鼻祖之一e租寶的“創新模式”:這是號稱“類似餘額寶的理財產品,收益比餘額寶高很多”;宣稱採用A2P模式,以融資租賃債權轉讓的方式爲客戶帶來收益;收益高達年化利率9%~14.6%不等。
問題來了,融資租賃資產一般的資金成本當時也僅僅在7%左右,如何變出9%~14.6%的收益給投資者?莫非此類平臺有把“水變油”的能力?最終,我們看到一場巨大的龐氏騙局收場,而參與其中的投資人損失巨大。
顯然,投資風險小、投資收益高、投資流動性好, 這三者不能同時實現。投資理財的預期需要尊重客觀規律與現實。
投資人普遍缺乏財商教育也缺失長期意識
四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造就了一個充滿機會的、讓社會各個階層都能不同程度實現夢想的“繁花時代”。這個時代中,國內經濟增長率持續保持全球領先,中產以上人羣實現財富滾雪球式積累。
在這樣的“繁花時代”中,人們感覺良好,工作積極、創業進取,投資激進。這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態度對社會發展無疑非常正面,但用於投資理財則“錢途堪憂”。
普通人最大的煩惱是囊中羞澀、致富無門,而這些普通人的毛病是沒有耐心,喜歡賺快錢,最好當天就能見到收益,當天就能結賬拿到現金。P2P老闆們就是抓住普通人的這個弱點,承諾無風險、高收益,且利用所謂的“金融科技”每天都能讓普通人登陸後臺看到收益,一個月或者一個星期返還一次利息。大批普通人把自己的畢生積蓄投入P2P,有的甚至還借錢涌入,最終批量死於P2P。
股市投資中活躍的中產投資人依然多數是靠打聽消息、猜測短期走勢才做投資操作決定,而真正深入研究併發掘出長期經營優秀公司並與之共同成長的投資人比較稀缺,這也是大多數人在股票市場長期虧損的根本原因。
另外,國內財富人羣目前普遍高配(超配)房地產,隨着房價的節節上升,國人的房產配置比例越來越高。
本人在秦朔朋友圈2016年2月29日曾發文力勸《?》,然而,對普遍缺乏財商教育也缺失長期意識的國人基本起不到警示作用。
大家對過去這些年國內的住宅房地產租金回報率長期普遍都在2%以下、而且流動性不佳,在經濟的長調整週期中承擔的風險與收益不相匹配等現實風險視而不見。直到兩年前國內房價拐點真正到來。
記得著名作家莫言說過,能說服一個人的,是南牆;能點醒一個人的,是磨難。
看來真是如此啊。
投資決定基於迎合潮流而非週期趨勢識別
其實,投資人往往爲“跟上時代,把握機會”的宏大敘事所迷惑,而忽略了對大類資產週期性趨勢的識別,結果在週期的拐點到來之際成了時代的羔羊。
典型的例子就是國內各階層持續多年擁抱房地產泡沫以及其衍生的信託產品,結果在這兩年也就難免普遍被收割了。
2015年A股的“人工牛市”泡沫破滅後,央行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爲救市提供流動性支持,同時爲拉動增速下行的經濟而以“去庫存”爲名直接刺激樓市,樓市在本來高價的基礎上再次迅猛上漲。投資人在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的思維定式驅使下四處奔走買房。
全球知名房屋估值機構第一太平洋戴維斯估計,當時全國房產的總值當年爲300萬億人民幣,是同期一年中國GDP總值的4倍多。而可比較的,1990年日本泡沫破滅前房地產總值/GDP爲200%;2006年美國次級債危機發生的前夜房地產總值/GDP爲170%。
明明是槓桿已經拉得滿滿,房地產投資人面對遠超負擔能力的幾百萬、上千萬的房貸毫不猶豫地承擔,首付往往通過高利率的無抵押貸款、信用卡貸款、或是P2P獲得。投資人的想法很簡單:房價漲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結果呢?我們今天都看到了,過去幾年高槓杆買入多套房子的投資人,幾乎無一例外需要面對當前財富明顯縮水的困局。
國內房地產業的大幹快上,也衍生了全國幾十萬億規模的、以信託投資爲主的“中國式次級債”(順便提一句:美國的次級債也正是引發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這些固定收益信託投資產品的底層資產其實主要就是給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開發商拿地迅猛,銀行的貸款都跟不上了,就通過信託產品來募集資金。而還款來源就是開發商賣樓後回收的資金。一旦房地產市場轉勢,樓不容易賣出了,信託產品就大面積違約了。
其次是地方債,根據相關法律和其他規定,我們地方政府本不具備舉債的資格,然而過去通過各種各樣的平臺,使用信託、券商資管等方式大量融資。
這類的地方債信息不透明,缺乏明確的信用評級,規模也難以準確統計。還債能力都基本上寄託在土地市場,現在樓市開始下行週期,地方債的償還能力是堪憂的,所以,不少地方債其實也是次級貸,最近也頻頻出問題。
還有就是各種潛在的重大風險的企業債務……
當時,提醒風險的也不乏其人,本人就是其中一個,2016~2017年間在秦圈撰寫了《》《》等文章予以警示。
不過大多數人對此一點也不擔心,覺得我們的國家和政府有的是辦法。誠然,我們的央行理論上可以無限創造貨幣,我們的政府可以採取非市場化措施堅決兜底,也可以動用一切資源來承託……
然而,大家忘了歷史上投資人爲之付出最昂貴代價的一句話:我們這一次完全不同!
其實,日本在1990年代初,美國在2008年都曾因房地產泡沫破滅引發金融風暴,在風暴當中,相關房、股、債等資產都出現大問題,這本來對我們而言是很好的前車之鑑。
可惜,如哲學家黑格爾所言:人類歷史上最值得吸取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不記取歷史教訓。
週期的力量我們無法與之抗衡,唯一的應對方法就是與週期頂峰時的泡沫資產保持距離,並通過資產的多元化、全球化配置來分散風險。
那麼,今後我們如何避免各階層財富同被收割的命運呢?
我認爲有以下幾個方面:
邏輯教育與財商培養亟待加強
從全社會的角度,加強國民的邏輯教育,有助於國民在投資理財方案的評估中進一步形成講邏輯、講常識、講道理的習慣,有助於在財富管理的實踐中尊重邏輯、敬畏常識,從而有利於避開前面一些明顯有悖於邏輯與常識的理財陷阱。
而加強國民財商的培養,有利於爲各階層人士普及投資理財的基本知識以及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基本原理,令其具備免於被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利用“宏大敘事”而引入歧途的免疫力。
監管及時介入與出手必不可少
前些年,監管機構在宣傳投資理財知識、提示投資風險、保護投資者權益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還記得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郭樹清在幾年前陸家嘴論壇中明確提示投資人:收益率超過6%就要打問號,超過8%就很危險,10%以上就要準備損失全部本金。
我個人則認爲監管者在明知各種理財平臺系統性風險存在時,還應更及時出手介入,防止這些平臺繼續把“龐氏騙局”的雪球繼續滾大。因爲大部分的“三方財富管理”平臺都經不起監管覈查,倒是絲毫不誇張的說法。
就拿最近暴雷的“海銀財富”爲例,這家財富公司以募集回來的客戶“理財”資金爲自己在陸家嘴國際中心買了“高大上”的豪華辦公樓、收購上市公司“匹凸匹”的控制權。這樣的典型非法集資行爲在上海陸家嘴金融圈幾年前就是人盡皆知。
如果監管能予以及時查處,就能避免這些明顯的騙局把更多的投資人帶入坑裡。
投資人亦必須認知並堅守常識
社會各階層人士今後如何才能避免在財富管理實踐中被輕易地全面收割?我認爲是必須在本輪付出了昂貴的學費之後,學會堅守以下這些實實在在的原則:
1.高的收益(目前在5%或以上)一定意味着伴隨高風險。
未來的GDP的年增長率估計是5%左右甚至不到了,作爲各行業精英的A股上市公司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也不足5%。能獲得5%以上回報率的投資機會肯定是伴隨着不同程度的風險的。
2.作爲普通投資人,特別好的東西是輪不到自己的。
憑啥能取得比他人高的收益而不用承擔風險?一旦貌似可以得到彷彿是天上掉下來餡餅般的好東西,就一定要琢磨一下,這很大概率就是個陷阱。只漲不跌的投資品也是不存在的,無論在國內,還是海外。無論是房子,還是其它投資資產。
3.世界上從來就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我們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各種各樣的投資理財產品推銷短信、微信、電話。我們必須牢記:主動找您推薦“必漲股票”、承諾“高回報”、傳授投資“致富秘籍”、推銷“最佳產品”的形形色色的人等,他們一定不是要往您的口袋裡塞錢的活雷鋒,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從您的口袋裡掏錢而已。
從樂觀的角度看,當前所見的泡沫破滅在歷史上不是第一次,儘管一定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但我們都知道泡沫破滅後,不同的經濟體經過不同時間長度的調整後都能再次復甦、擴張,然後進一步創新高。經歷了房地產泡沫的美國、日本已經分別從2008、1990年開始的下行調整週期中走出來了。
資本經濟(市場經濟)的週期特徵就是經歷危機、蕭條、復甦、高漲,然後又進入危機與低迷這樣的循環,在一輪輪的週期中,螺旋式地上升和進步。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一定不例外。
同時也相信我們各階層的財商認知以及財富總量將來也會在一輪又一輪的週期中同步成長。
No.586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黃凡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