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越來越不喜歡大富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雪豹財經社,作者:黃運濤,題圖來自:AI生成

秋高氣爽看古書,翻到兩則編排富人的段子。

第一則。一秀才上京,泊船在揚子江。到晚,叫艄公:“泊別處罷,這裡有賊。”艄公道:“怎的便見得有賊?”秀才道:“那碑上寫的不是江心賊?”艄公笑道:“莫不是江心賦,怎便識差了?”秀才道:“賦便賦,有些賊形。”

富便富,有些賊形。

另一則。孔夫子西狩得麟,不能夠見,在家裡日夜啼哭。弟子恐怕哭壞了,尋個牯牛,滿身掛了銅錢哄他。孔子一見便識破,道:“這分明是有錢的牛,卻怎的做得麟!”

你再是富牛一頭,也做不得祥瑞麒麟啊。

美國社會學家Rachel Sherman曾對紐約前1%的富豪進行深入訪談,她發現這些“既得利益者們”熱衷於給自己設立“普通人”的人設:工作勤勉認真、消費理性剋制、積極回饋社會、重視後代培養,還喜歡標榜自己對錢不感興趣。

富豪們都想給自己立人設,但這些人設,或早或晚,都被馬蜂窩似的戳成了篩子,而且被戳破得越晚,殺傷力越大。

工作勤勉認真的,原來是暗中鑽營權貴;消費理性剋制的,一轉臉就在豪華遊艇和私人飛機上花天酒地;積極回饋社會,可能是借慈善和公益洗錢;重視後代培養的,卻馴化不了只會炫富的不肖子孫;標榜對錢不感興趣的,在股價的關鍵節點頻頻套現。

對偶像的信任一旦被打破,反噬的就是整個偶像羣體。

不久前,徐崢第四部自導自演的電影《逆行人生》上映,講的是一個曾經有光鮮職業的中年男人做了外賣員,在生活的劇變中繼續打拼。社交媒體平臺上點贊最高的一條評論是:“窮人花錢進電影院,看富人演自己。”這條評論混淆了虛構的電影角色(外賣員高志壘)和現實的社會角色(演員徐崢),並利用這種反差來挖苦富人,再扎一下窮人們。

我不太喜歡這條評論裡的反常識和挑唆對立的味道。99%以上的商業片,主角都是由職業演員和明星扮演,如果所有角色都本色演出,我們就只能看紀錄片或者乾脆別拍電影了。但這條充滿情緒的短評還是俘獲了很多人的共鳴,《逆行人生》的票房最終也慘淡收場。

徐崢前三部自導自演的電影又何嘗不是“富人演窮人”。徐崢還是那個徐崢,但環境變了,公衆情緒的公約數也變了。

幾十年前,富裕羣體還廣受敬仰。

上世紀70年代末,在農村,承包責任制下,一些懂技術又善經營的農戶埋頭苦幹,成爲致富尖子。在城鎮,一批“下海”的城裡人做了個體戶,開了公司,成了口袋鼓鼓的私企老闆。最重要的是,有了市場經濟政策的開明加持,人們不再擔心被割“資本主義的尾巴”。

那個年代,存款或收入在1萬元以上的家庭‌,被稱爲“萬元戶”。當時大多數人的月工資只有幾十元,萬元戶是對勤勞和智慧的財務回報,也是那個時代富裕的象徵。

到了世紀之交,一波IT創業先鋒在中國信息產業的肇始之際懵懂起步,試着創建中國本土的雅虎、谷歌和亞馬遜。他們也受到極大追捧,甚至被譽爲新一代的“知識英雄”。

這兩波人,跟所有時代的傑出創富者一樣:頭腦靈活,善於機變,敢爲人先。他們的故事所瀰漫的氣息大體是:勤勞就能致富,耕耘就有收穫,知識改變命運。

投射到公衆心裡,就是致富路徑相對透明,“我的成功你也可以複製”。

對富裕人羣的敬仰,非止中國,環球皆然。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1945年從一家“五毛店”開始進入零售業,1985年成爲美國首富。1990年代,他獲得白宮授予的總統自由勳章,這是美國授予平民的最高榮譽,時任總統布什和夫人親赴沃爾瑪總部的禮堂給老山姆頒獎。多年後,巴菲特和喬布斯也被授予過這一榮譽。

山姆·沃爾頓的中文版傳記叫《富甲美國》,聽起來特別高調,特別以富爲榮。這本傳記的原版英文書名其實是Sam Walton:Made in America。與中文版的張揚相比,要平實低調得多。

跟幾十年前相比,如今似乎整個富人羣體都遭到了質疑。究竟發生了什麼?

人們並沒有變得更加仇富,卻更加痛恨欺騙、痛恨不公平。投射到公衆心裡,就是致富路徑越來越不透明,“我的成功你永遠別想複製”。

范冰冰、鄭爽、薇婭因偷逃稅問題,被稅務機關處以數億乃至十數億元的罰款。美國的一些超級富豪,包括貝佐斯和馬斯克,也曾因稅務問題引發爭議。

相比於偷,有的做法更隱蔽而聰明。一些香港富豪從上市公司只領取很低的工資,比如年薪一萬港元。但容易被忽略的是,香港的工資會被徵稅,而股息卻不會,因爲上市公司在分紅派息之前已交了利得稅。低工資+鉅額分紅,成了富豪們常見的避稅手法。

合理避稅,精明十足,雖失之於不夠光明正大,但好在不違法不違規。偷稅,就只能算偷了。這便是秀才說的,富便富,有些賊形。

在最近的“假香港月餅”風波中,因在直播中涉嫌誤導消費者,小楊哥和曾志偉的口碑碎了一地,三隻羊公司也被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立案調查。這可能爲加固“爲富不仁”的刻板印象又新添了一個案例。

美國人也在思考:美國的經濟體制是否對於大多數美國人是公平的?是否在不公平地支持權貴的利益?

據2020年1月《財富》雜誌的一篇報道,皮尤研究中心的一份抽樣調查顯示:約63%的美國成年人認爲它不公平。

這份調查結果隱含的疑惑和不安是:財富流轉的底層邏輯和密碼到底是什麼?爲什麼一些人看似並沒有付出過人的才智和辛苦,在財富的攫取上卻遠遠走在了前面,而另一些人同樣努力甚至加倍努力也只能落在最後?除了“一命二運三風水”的玄學,個人財富的孕育和狂飆,還有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解釋?

越琢磨越糊塗,越糊塗就越困惑,越困惑就越不喜歡大富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雪豹財經社,作者:黃運濤

本內容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