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生視頻下一站,Meta已經開始視頻生視頻了
機器之心報道
編輯:小舟、大盤雞
文本指導的視頻到視頻(V2V)合成在各個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例如短視頻創作以及更廣泛的電影行業。擴散模型已經改變了圖像到圖像(I2I)的合成方式,但在視頻到視頻(V2V)合成方面面臨維持視頻幀間時間一致性的挑戰。在視頻上應用 I2I 模型通常會在幀之間產生像素閃爍。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來自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Meta GenAI 的研究者提出了一種新的 V2V 合成框架 ——FlowVid,聯合利用了源視頻中的空間條件和時間光流線索(clue)。給定輸入視頻和文本 prompt,FlowVid 就可以合成時間一致的視頻。
總的來說,FlowVid 展示了卓越的靈活性,可與現有的 I2I 模型無縫協作,完成各種修改,包括風格化、對象交換和局部編輯。在合成效率上,生成 30 FPS、512×512 分辨率的 4 秒視頻僅需 1.5 分鐘,分別比 CoDeF、Rerender 和 TokenFlow 快 3.1 倍、7.2 倍和 10.5 倍,並且保證了合成視頻的高質量。
先來看下合成效果,例如,將視頻中的人物轉換成「希臘雕塑」的形態:
將吃竹子的大熊貓轉換成「國畫」的形式,再把大熊貓換成考拉:
跳跳繩的場景可以絲滑切換,人物也可以換成蝙蝠俠:
方法簡介
一些研究採用流來導出像素對應關係,從而產生兩幀之間的像素級映射,這種對應關係隨後用於獲取遮擋掩碼或構建規範圖像。然而,如果流估計不準確,這種硬約束可能就會出現問題。
FlowVid 首先使用常見的 I2I 模型編輯第一幀,然後傳播這些編輯到連續幀,使得模型能夠完成視頻合成的任務。
具體來說,FlowVid 執行從第一幀到後續幀的流變形(flow warp)。這些變形的幀將遵循原始幀的結構,但包含一些遮擋區域(標記爲灰色),如圖 2 (b) 所示。
如果使用流作爲硬約束,例如修復遮擋區域,則不準確的估計將持續存在。因此,該研究嘗試引入額外的空間條件,例如圖 2 (c) 中的深度圖,以及時間流條件。聯合時空條件將糾正不完美的光流,從而得到圖 2 (d) 中一致的結果。
研究者基於 inflated 空間控制 I2I 模型構建了一個視頻擴散模型。他們利用空間條件(如深度圖)和時間條件(流變形視頻)對模型進行訓練,以預測輸入視頻。
在生成過程中,研究者採用編輯 - 傳播程序:(1) 用流行的 I2I 模型編輯第一幀。(2) 使用本文模型在整個視頻中傳播編輯內容。解耦設計允許他們採用自迴歸機制:當前批次的最後一幀可以是下一批次的第一幀,從而使其能夠生成冗長的視頻。
實驗及結果
細節設置
研究者使用 Shutterstock 的 100k 個視頻來訓練模型。對於每個訓練視頻,研究者按順序採樣 16 個間隔爲 {2,4,8} 的幀,這些幀代表持續時間爲 {1,2,4} 秒的視頻(視頻的 FPS 爲 30)。所有圖像的分辨率都通過中心裁剪設置爲 512×512。模型的訓練是在每個 GPU 上以 1 的批量大小進行的,總共使用 8 個 GPU,總批量大小爲 8。實驗使用了 AdamW 優化器,學習率爲 1e-5,迭代次數爲 100k。
在生成過程中,研究者首先使用訓練好的模型生成關鍵幀,然後使用現成的幀插值模型(如 RIFE )生成非關鍵幀。默認情況下,以 4 的間隔生成 16 個關鍵幀,相當於 8 FPS 下的 2 秒片段。然後,研究者使用 RIFE 將結果插值到 32 FPS。他們採用比例爲 7.5 的無分類器引導,並使用 20 個推理採樣步驟。此外,研究者還使用了零信噪比(Zero SNR)噪聲調度器 。他們還根據 FateZero ,融合了在對輸入視頻中的相應關鍵幀進行 DDIM 反轉時獲得的自注意力特徵。
研究者從公開的 DAVIS 數據集中選取了 25 個以物體爲中心的視頻,涵蓋人類、動物等。針對這些視頻,研究者人工設計了 115 個 prompt,範圍包括風格化到物體替換。此外,他們還收集了 50 個 Shutterstock 視頻,併爲這些視頻設計了 200 個 prompt。研究者對以上視頻進行了定性和定量的比較。
定性結果
在圖 5 中,研究者定性地將本文方法與幾種代表性的方法進行了比較。當輸入視頻中的運動量較大時,CoDeF 產生的輸出結果會出現明顯的模糊,在男子的手和老虎的臉部等區域可以觀察到。Rerender 通常無法捕捉到較大的運動,如左側示例中的槳葉運動。TokenFlow 偶爾會難以按照提示進行操作,例如在左側示例中將男子變爲海盜。相比之下,本文的方法在編輯能力和視頻質量方面更具優勢。
定量結果
研究者進行了一項人類評估,以將本文的方法與 CoDeF 、Rerender 和 TokenFlow 進行比較。研究者向參與者展示了四段視頻,並要求他們在考慮時間一致性和文本對齊的情況下,找出哪段視頻的質量最好。詳細結果見表。本文方法取得了 45.7% 的偏好,優於其他三種方法。表 1 中還展示了各方法的管道運行時間,對比了它們的運行效率。本文方法(1.5 分鐘)快於 CoDeF(4.6 分鐘)、Rerender(10.8 分鐘)和 TokenFlow(15.8 分鐘),分別快 3.1 倍、7.2 倍和 10.5 倍。
消融實驗
研究者將圖 6(a)中的四種條件進行組合研究,分別是 (I) 空間控制:例如深度圖 ;(II) 流變形視頻:從第一幀使用光流變形的幀;(III) 流遮擋遮罩指示哪些部分被遮擋(標記爲白色);(IV) 第一幀。
圖 6(b)中評估了這些條件的組合,通過與包含所有四種條件的完整模型的勝率來評估它們的有效性。由於缺乏時間信息,純空間條件的勝率僅爲 9%。加入流變形視頻後,勝率大幅提高至 38%,突出了時間引導的重要性。研究者使用灰色像素表示被遮擋的區域,這可能會與圖像中的原始灰色相混淆。爲了避免可能出現的混淆,他們進一步加入了二進制流遮擋掩碼,更好地幫助模型識別哪部分被遮擋。勝率進一步提高到 42%。最後,研究者增加了第一幀條件,以提供更好的紋理引導,這在遮擋掩碼較大而原始像素剩餘較少時尤爲有用。
研究者在 FlowVid 中研究了兩種類型的空間條件:canny 邊緣和深度圖。在圖 7(a)所示的輸入幀中,從熊貓的眼睛和嘴巴可以看出,canny 邊緣比深度圖保留了更多細節。空間控制的強度反過來會影響視頻編輯。在評估過程中,研究者發現,當希望儘可能保持輸入視頻的結構(如風格化)時,canny 邊緣效果更好。如果場景變化較大,如物體交換,需要更大的編輯靈活性時,深度圖的效果會更好。
如圖 8 所示,雖然 ϵ-prediction 通常用於擴散模型的參數化,但研究者發現它可能會出現不自然的跨幀全局色彩偏移。儘管這兩種方法都使用了相同的流變形視頻,但 ϵ-prediction 帶來了不自然的灰暗色彩。這種現象在圖像到視頻中也有發現。
侷限
雖然 FlowVid 取得了顯著的性能,但也存在一些侷限性。首先,FlowVid 嚴重依賴於第一幀的生成,而第一幀在結構上應與輸入幀保持一致。如圖 9(a)所示,編輯後的第一幀將大象的後腿識別爲前鼻子。錯誤的鼻子會傳播到下一幀,導致最終預測結果不理想。其次,是當攝像機或物體移動得太快,以至於出現大面積遮擋時。在這種情況下,FlowVid 會猜測缺失的區域,甚至產生幻覺。如圖 9 (b) 所示,當芭蕾舞演員轉動身體和頭部時,整個身體部分都被遮擋住了。FlowVid 成功地處理了衣服,但卻將後腦勺變成了前臉,如果在視頻中顯示,這將十分驚悚。
更多詳細內容,請參閱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