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是如何發現,躲在盲區的美航母,獲得了800萬獎金
繼F22隱形戰鬥機後,美國又研製出了F-35隱形戰機,與F22戰機相同,F35隱形戰機繼承了其短小精悍的優勢,縮短了雷達反射面積,可謂是來無影去無蹤。
此外,新一代的F35戰機還融合了先進的傳感系統,作戰能力也有所提升。
這一新機型推出後,衆多大國對此都大量採購,美國也隨之狂賺一筆。
雖說美國數錢數到手抽筋,可這一消息,對於別國來說,可不見得是好消息,尤其是對於中國來說,有着極大的威懾力,一旦爆發空中衝突,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一言論,都是上個世紀的老話了,現如今我們有了完善的雷達系統,毫不畏懼。
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一位80多歲的仍在崗奮鬥的院士——劉永坦。
從零開始,完善無線電技術
“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能將兒時夢想付諸於現實,我感到很滿足!”
1937年,劉永坦降生於南京的某個普通家庭當中,好景不長,僅隔了一年,就爆發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兒時的劉永坦,始終生活在逃亡的奔波當中,回憶那段崢嶸歲月,他仍舊覺得心痛。
他自知,唯有民族強大起來,纔有能力對抗外界的入侵,因此,他在選擇院校時,毅然決然選擇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想進入無線電專業深造自己,日後報效祖國。
1958年,劉永坦與他人組建了哈工大無線電工程系,開始爲該領域全身心投入。
這期間,他以優異的學習成績,獲得了前往伯明翰大學和埃塞克斯大學深造的機會,到了地方後,劉永坦用最爲快速的學習方式,汲取了他國技術的精髓所在。
有限的時間裡,劉永坦卻發揮出了無限的潛能,他翻閱了諸多的文史資料後,又結合自己的所想,研製出了民用遙感信號處理系統,就連專家都爲此驚歎不已。
外國人難以想象,來自東方古國的少年,竟有如此魄力,紛紛都表示想要留下他。
有着遠大志向的劉永坦,又怎會輕易接受他國的誘惑,他委婉的拒絕了對方。
這一切,都因爲他在外國留學之初,就發現了祖國在這方面的短板所在。
手抄20多萬字,不畏條件艱苦
當劉永坦回國之後,他對於我國的雷達事業有了新的感觸——唯有研究出新體制雷達,才能提升國防安全係數。
要知道,當時我國對於雷達方向的研究,可謂是寥寥無幾,就算是有和劉永坦一樣的有心之士,也因爲沒有專業的機構鑽研,從而無力推進,造成了諸多遺憾。
不光如此,60年代之初,我國在雷達設備上,採用的都是蘇方的技術與裝備。
這也就形成了,我們沒有自己的東西,而劉永坦,正是發現了這一弊端。
爲了成立“新體制雷達”,他手抄了20多萬字的報告,前後總共寫了700多頁的手稿,一旦內容中出錯,就要將這張紙全部作廢,所有紙張加起來足足有半米高。
回想起申報的過程,滿是艱辛與挑戰,不過好在,最後結果是好的。
1989年,在劉永坦與組員的不懈努力下,成立了屬於新中國的第一個新體制雷達實驗室。
地處偏僻的實驗室,沒有壓垮他對於新體制雷達研究的熱情,反倒是加倍努力。
事業邁入正軌之後,劉永坦便一頭扎進了實驗室裡,800多個日夜裡,他每天高強度工作十幾個小時之久,展開了上千次的實驗分析,以及數萬次的數據統計。
除了吃飯上廁所,劉永坦其餘時間都在琢磨,如何將實驗的結果做到最優化。
兩年多後,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劉永坦所領導的團隊,成功攻破了海雜波背景等難題,爲中國的新體制雷達,打下了堅實且豐富的理論基礎。
屢次創下奇功,實現爲國爭光
人至中年,劉永坦在實驗室裡所待的時間,遠要比陪伴家裡人的時間長。
靠着一腔熱血,他繼續在雷達領域深造技術,還意外研製出了“逆合成孔徑實驗雷達”。
他所研究出的這款雷達,與傳統的雷達有很大不同,能全天候、全天時、超遠距離捕捉運動目標的精細圖像,還可以根據作戰需求,在不同環境中調節波段長短。
這一突出貢獻,使得我們在海域、飛行當中的作戰範偉,得以大範圍的提升。
不光是這些,劉永坦院士還研究出了可視距離達100公里的海探雷達。
所謂的海探雷達,通常可視的面積都在40公里左右,無法做到遠距離查看,但劉永坦研究的這款就突破這個難題,將可視範圍大大擴張,能夠覺察到地平線以下的物體。
有了這項專利之後,我們就不用再擔心會有敵軍來犯了,倘若真的有意外情況,也能提前覺察到對方的動向,很大程度上爲海防作戰部隊,提供了有利的幫助。
除了天眼系統,劉永坦院士還倡導:“如果理論上可行,我們就要一直往前拱。”
這種“往前拱”的精神,感染着劉永坦團隊的所有成員,在大夥的努力下,以及衆多科院的聯手配合下,研製出了“量子雷達”,能屏蔽電磁環境的干擾,精準定位。
前後屢次創下的奇功,沒有讓劉永坦忘記自己的初衷,這之後,他做出了一個偉大的決定。
將800萬獎金全部捐獻
2020年8月,一場特殊的捐款儀式在哈工大校區舉行,捐款人正是劉永坦。
他將自己獲得的800萬元獎金,全部都捐贈給了母校,並以此設立永瑞基金,以此來幫助更多的哈工大學子們。
作爲雷達與信號處理領域的專家,劉永坦一面是院士,一面是衆多學生的導師。
他的團隊從最開始的6人,逐漸發展成了30多人,此外,還有他栽培出的各個領域的人才,這其中,既有高新技術集團的領事人,也有研究生、博士等人才。
這些在劉永坦手下學習過的國之棟樑,將來都將代替他的意志,爲祖國分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