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產業前景廣闊 多地多舉措釋放綠色發展動能

人民網記者 許維娜

廣袤無垠的戈壁上,一排排太陽能發電板向陽矗立,匯聚成一片壯觀的“海洋”,這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呈現出的綠色轉型新圖景。

從深入推動煤電產業實現清潔高效利用,到大力促進可再生能源的規模化發展;從着眼於發展新型儲能,到全力建設並完善電網通道……作爲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的新疆,正積極探尋轉型發展之道。

如今,天山南北廣袤的沙漠和戈壁灘上,風車的巨翼不停旋動,光伏板如嚴整的方陣般排列,蔚爲壯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前三季度,新疆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1998.5萬千瓦,新增規模位居全國第一。截至10月下旬,新疆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8400萬千瓦,新能源裝機佔電力總裝機比重超過一半。

一組數據,不僅生動展現了地方能源綠色轉型的紮實實踐,更清晰映射出我國新能源產業朝着縱深方向持續邁進的宏大趨勢。

記者注意到,當前,新能源產業已經成爲我國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勢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市場前景廣闊。

以新能源汽車爲例,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球比重超過60%,產銷量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77.9萬輛和97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和33.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近40%。11月14日,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破1000萬輛。

一個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不僅有力地推動了實體經濟向綠色低碳發展轉型,也爲我國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重慶某智慧工廠,超1000臺智能化設備和超3000臺機器人協同合作,實現關鍵工序100%自動化,藉助智能化生產一分鐘可下線兩臺新能源汽車;而陝西西安某電池工廠1.7萬平方米的無塵車間裡,智能搬運機器人來回穿梭、機械臂靈活起落,經數字化、智能化技改升級,平均0.8秒就能下線一片太陽能電池。

如今,一系列創新技術,諸如 5G、機器人、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正於全國多個地區落地應用。它們不僅刷新生產場景、提高生產效率,也實現了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華麗蛻變。

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已累計培育國家級智能製造示範工廠421家,建成省級智能工廠萬餘家,“燈塔工廠”總數已達72家,佔全球42%。

業界專家表示,我國在新能源核心技術的研發領域實現了重大突破。例如,高效硅基光伏電池、大功率風電葉片以及固態電池等尖端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這些成就不僅保障了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更推動了產業鏈的整體升級。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河南把新能源汽車納入重點培育的範疇,其涵蓋7個萬億級先進製造業集羣以及28條重點產業鏈。截至目前,當地已經匯聚了17家整車生產企業、600餘家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基本構建起了從原材料到核心零部件,再到整車、配套設備乃至物聯網的完整產業鏈條。

無獨有偶,廣西南寧市在新能源產業發展方面也成果頗豐。該市成功引進多家新能源電池“鏈主”企業,充分發揮這些“鏈主”企業的虹吸效應,吸引帶動了一批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接連落地。記者從南寧市政府官網瞭解到,2023年,南寧新能源電池產業實現工業產值同比增長超2000%,預計2024年產值增長超40%。

“隨着新能源電池相關項目陸續建設投產,全市電池及配套產業將進一步聚鏈成勢。”南寧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文劍昭表示。

另有業內專家建議,全球新能源產業前景廣闊,但確保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是其重要命題,應在保障能源安全前提下推進國際合作,借共建“一帶一路”完善產業鏈佈局,構築產業競爭優勢。(實習生孫晨子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