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的都是你們在學校學不到的!”網校老師是在吹牛皮嗎?
“我教的都是你們在學校學不到的。”
“我教的都是你們老師不教的。”
這是一位家長髮的孩子網課老師在課堂上的言論,並表達了自己對該老師此番言論的不滿。
實話實話,對這老師說的話我是多少“信”一些的,但如果這老師是我孩子的輔導班老師,那麼我很可能會給孩子換一個老師或者換個輔導班。
因爲“信”是一回事兒,而孩子被這樣的老師帶領學習則是另外一回事兒。
所謂“信”是因爲多數輔導班不會以學生的校內課本爲教材,尤其是在語數英等科目的學習上,輔導班所教授的內容往往都是獨立於校內教學的另外一套體系。
舉兩個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例如奧數學習、語文的所謂“大語文”學習又或者是諸如閱讀、 作文、文學素養等專項學習以及各種各樣的英語學習。
除非學生個體需要的是“補差”學習,否則我們看到的學習內容無論是從進度上還是難度上甚至是在一些“技巧上”都會比校內學校更快、更難、更多。
而我之所以會選擇不讓孩子跟這樣的老師繼續學習,主要是因爲:
1、這種老師“揣着明白裝糊塗”。
輔導班學習的內容固然會超前、超綱,也包括一些方法、技巧、總結等確實可能在一般的校內學習不會出現,但很明顯這老師在說這些話之前漏了一句更爲重要的話——校內的學習學好是學好校外的基礎。
這裡的校內“學好”絕對不僅僅只是指成績這麼簡單。
也包括了孩子的學習態度、意志品質以及各種習慣等——成績好的未必這些方面都能做好,但成績不好的通常這些方面都會存在較爲嚴重的不足。
沒有校內的“基礎”,想直接學好校外多數情況下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說英語學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別說是校外學習了,很多隻需要自學的也一樣能夠把英語學好。
但最多隻能證明學校的進度、難度相對自己的水平不夠而已,卻並不證明學校的學習是不必要的,最重要的是你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和努力,但其實真的有這演的時間、精力等以校內爲基礎然後進行拓展、補充學習也一樣會學得很好,不是嗎?
關於輔導班和校內學習我常常會舉一個例子:
假設一個人吃10個包子才能吃飽,那麼是不是這個人就認爲自己只需要吃“第十個”包子而不需要吃前面的九個包子就可以馬上飽了?
如果一個孩子校內學習要習慣沒習慣,要成績沒成績,我可以肯定,這樣的孩子跟着輔導班補習越學越差的概率會更高,而且是極高。
這些道理很多普通家長都懂,我不信作爲老師他們不會懂,事實上越是那些優秀的輔導班老師反而會鼓勵、提醒甚至幫助自己的學生更好地學好校內學習以及自主學習等,而不是一味強調自己多厲害。
像這種把自己標榜多牛的人,有沒有覺得更像是“半仙”“江湖騙子”一般的套路?
比較這種老師,我其實反而覺得那些“挑學生”的輔導老師更真實。
尤其是“雙減”之後,很多家長應該感受就更加深刻了,尤其是一些比較有“口碑”的現在輔導老師,他們招生往往是有要求的,最常見的一個個標準就是成績不好的學生一概不收。
這些老師固然有“摘桃子”的問題,最終他們取得的“成績”其自身的功勞“水分”也會比較大,但客觀上講,這些老師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要求不就是在強調校內學習的重要性嗎?
如果我們能理解這些老師的做法,那麼再看看上面的那類老師,如果我們假設上面那類老師說的“都是真的”,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他所上的這個課其實對基礎知識根本沒什麼要求,也就是說其本身的價值是極低的。
2、這種老師三觀不正。
三觀不正是我最不能接受的。
這裡就不需要展開說了,有人可能會覺得老師這麼說是爲了給孩子們提高信心,相信只要跟着他學就一定能學好。
又或者是真的認爲這是文化牛人應有的“自信”“傲骨”。
但我在我看來褒獎自己沒問題,但踩別人就太低級了。
教育是一件很嚴肅、很專業同時也是一件很系統的事情,幾乎沒有任何學生能夠離開學校教育只靠某個輔導班、輔導班老師就能解決其學習上的所有問題。
而即便有,那也是因爲這個人的個體差異導致的。
讓孩子覺得在學校裡學不到東西,只有跟着他學才能學到東西,這種想法完全是錯誤的。
甚至這種認識這種影響很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其他科目學習。
所以就像這樣的老師即便是業務能力再強,我也不會讓孩子跟他去學習因爲我不希望因小失大。
好的習慣、方法、態度等可以慢慢培養的,儘管培養的過程可能會比較困難,但只要努力,總是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但要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態度等等卻是極其容易的,而且改起來還會很難……
所以借這件事我想提醒各位家長:千萬不要認爲把孩子給孩子報了輔導班就可以撒手不管了,也不要只關注輔導班教的知識如何如何,一定要注意輔導班老師的自身素質、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