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怎樣讀張煒——張期鵬
我們怎樣讀張煒——張期鵬
[按]2022年9月25日上午,由山東省散文學會、垂楊書院創辦的張煒讀書會在濟南市歷城區文史哲閱讀館宣告成立,聘請著名文學評論家、山東師範大學教授宋遂良先生爲名譽會長。隨後,舉行首場文學講座,由宋遂良先生作了題爲“漫談張煒與文學”的精彩演講。之後,文學學者、垂楊書院總策劃、張煒讀書會會長張期鵬作了總結,並就張煒讀書會如何開展活動提出了一些初步設想。現根據記錄整理於下,以饗讀者。
非常感謝宋老師的精彩分享。在這短短50分鐘的演講裡邊,包含着宋老師幾十年的深厚沉澱,讓我們大飽耳福,受益良多。
我知道宋老師的大名很早,是我1985年秋天到泰安師專中文系上學後不久。那時候懷有一顆火熱的文學之心。因爲從1982年開始,我就在一個叔叔的推薦下讀張煒作品;一到泰安,聽說有個專門評論張煒的評論家,就急着去拜訪。我通過很多關係去泰安一中找宋老師,結果宋老師已經在1983年調到當時的山東師範學院教書了。那時真是極度失望。
後來一直對宋老師念念不忘。2003年8月,我一到濟南工作就打聽宋老師,但直到很長時間以後才見到他。因爲我是一個機關工作人員,真正的作家、學者、文化人是不屑於跟我這樣的人打交道的。我開始與濟南的文學圈接觸時,很多人都對我的文學熱情充滿了懷疑。一個文學的“闖入者”,一個文壇的“闖入者”,被接納有一個很長的過程。
對於宋老師的演講,我就不多加評論了。中間看到大家頻頻點頭,不時發出會心地笑聲,說明大家都聽得入腦入心,無需我再多言。作爲張煒讀書會的首任會長,我想重點談談我們這個讀書會怎麼開展讀書活動,也是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這個讀書會,是應一些讀者朋友要求成立的。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和大家一起來商討怎樣讀張煒作品。因爲張煒先生就工作生活在我們身邊,應該珍惜,應該好好閱讀。但因爲張煒先生的創作歷程長,作品體量大,又是一位堅持詩性寫作的純文學作家,閱讀起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我與亓鳳珍撰寫的《張煒研究資料長編》《張煒評傳》相繼出版以後,很多書友見了我都會問到“怎樣讀張煒”這個問題,並且說能有一個閱讀小組就好了。這讓我想到,我們真的可以成立這樣一個閱讀組織。我與王展會長一商量,一拍即合。於是,由山東省散文學會、垂楊書院聯合創辦的張煒讀書會就在今天應運而生了。我們本來想把人數控制在三十人以內,便於組織,也便於精深閱讀,但因爲大家熱情高漲,一下子突破了五十人。我們不能傷害大家的感情,我們願意爲大家多提供一些服務。
那麼,張煒作品到底難不難讀?說難,也不難。說難,是因爲閱讀純文學作品本身就是有一定難度的,況且他的作品裡面還有那麼濃郁的詩性,寫作時間跨度又那麼長,目前還在不斷地推出新作。正像宋老師所說,我們的閱讀都有點跟不上他創作的腳步了。說不難,也是因爲就像宋老師所說,張煒是一位一直都在寫自己的作家。張煒說過,一個作家一生其實就是在寫一本書,就是在通過文字透露自己靈魂深處的秘密。那麼,讀張煒就必須從頭讀起,瞭解他的人生經歷和創作歷程,瞭解其中的重要節點和重要作品。如果將前前後後串聯起來,我們就會看到這個作家人生、思想與創作的發展變化軌跡,就能把握他的作品的基本內涵和藝術風格,就能慢慢讀懂他,並且從中獲得難以想象的精神與藝術享受。
所以,張煒讀書會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讀張煒,力求讀懂張煒。但是,張煒讀書會並不侷限於這一點,它還有更加宏闊的胸懷與視野。它要在閱讀張煒的基礎上,爲中國當代文學樹立一個標尺,找到一個支點,由此延伸到中國當代文學史上的那些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在比較中來看張煒的價值與意義,來看色彩紛呈的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軌跡、文學觀點、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來了解中國當代文學的成就與不足。這是它的第二個任務。
同時,中國當代文學又是與世界文學緊密相連的,它所受到的世界文學影響之深,有目共睹,不容迴避。因此,張煒讀書會的第三個任務,就是通過張煒和其他中國當代作家與世界文學的聯繫,來了解他們受到了世界文學的哪些影響,來解讀世界文學史上古往今來那些優秀作家作品,由此進入世界文學的廣闊世界。
就張煒來而言,他不僅是一個作家,還是一個頗有創建的學者。他對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甚深,著有《讀<詩經>》《楚辭筆記》《陶淵明的遺產》《也說李白與杜甫》《唐代五詩人》《斑斕志》等衆多作品;對中國四大古典名著尤其是《紅樓夢》,對蒲松齡和《聊齋志異》,對齊魯文化尤其是齊文化,對徐福文化等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在中國現代作家中,他對魯迅的閱讀與研究也很深入。我們從張煒出發,還可以進入中國古代文學、現代文學的闊大、悠遠時空。這是張煒讀書會的第四個任務。
熟悉張煒作品的讀者都知道,張煒非常淵博,堪稱一個博學家。這一點,宋遂良老師已經談到。他對歷史學、考古學、哲學、美學、社會學、民俗學、中醫學、建築學、環境學、未來學乃至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海洋動力學等都下過很多下功夫。他的長篇鉅著《你在高原》,是一部典型的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單是其中寫到的植物就有四百多種。我們讀張煒,就要旁涉這些知識與學問。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習怎樣以廣闊的視角、多維的眼光來觀察世界。這是張煒讀書會的第五個任務。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張煒的文學創作,在詩性語言的創造上長期錘鍊,形成了自己的鮮明風格。有人說,張煒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凝鍊了漢字、漢語之美。從語言的角度切入,也是我們閱讀張煒作品、欣賞張煒作品的一個重要角度。我們會由此進入文學語言的迷人世界。這是張煒讀書會的第六個任務。
張煒讀書會當然不限於我們已經想到的這些。在行進的過程中,它還會不斷吸納新的內容,不斷豐富,不斷拓展,以滿足更多讀者的多樣化需求。
張煒讀書會的主要活動形式,就是名家講座、作品講解、薦書讀書、集中研討、遊學訪學、論文撰寫、習作評點等等。我們要儘量把形式搞活,讓每一次活動都充實自由,讓每一次活動都有切切實實的收穫。
今天要送給各位會員的一個最大福利,就是徵得張煒先生同意,在這裡發佈他的兩首早期詩作。一首是寫於1972年4月6日的《溪水曲》。一般認爲,張煒的文學起點是1973年,是他的短篇小說《木頭車》。但根據他的自述,他最早開始文學創作時是寫詩,可惜沒有作品保存下來。因此,這首詩的偶然發現具有重要意義,它不僅填補了張煒早期詩歌的空白,是迄今發現的張煒最早的一篇文學作品,還將張煒文學創作的起點提前到了1972年。這是這首詩第一次對外公開發布。
溪水曲
溪水嘩嘩流下,
從遠處山腳下,
路過一棵大橡樹,
打溼一叢馬蘭花。
我的心剛剛醒來,
窗外閃過一片彩霞,
小羊飽飲溪水,
要離開自己的家。
我追趕小羊的蹄印,
一直追到馬蘭花,
我看見了橡樹,
樹下有人扎頭髮。
我捧起溪水洗臉,
我濺起一片水花,
她起身去了上游,
我用衣襟把臉擦。
小羊在上游的上游,
它去找溪水的媽媽,
大山生出了溪水,
溪水離開了媽媽。
媽媽在大李子樹旁,
頭頂是盛開的樹丫,
我要牽回小羊,
我要把小羊交給她。
另外一首詩是寫於1975年3月的《訪司號員》,這是張煒發表的第一篇文學作品。張煒記得當時收入在一個紅皮集子中。那時,他和小夥伴們看到作品變成鉛字,都非常欣喜。可惜的是,那本紅皮集子在傳看之中弄丟了,以後再也沒有找到。這首詩,是他最近在一個以前的小本子上偶爾發現的抄件,珍貴程度不言而喻。他略作修改發給了我,今天也是第一次對外公開發布。
訪司號員
茫茫海灘晨霧瀰漫,
鳥兒們一夜難眠。
帳篷桅燈迎來黎明,
一支紅筆手不釋卷。
大黃狗蜷睡在身旁,
舊軍衣上油跡斑斑。
呵氣成冰的日子,
戰旗獵獵決勝荒原。
還是當年號聲嘹亮,
硝煙裡走出司號員。
他有一雙蒼老的大手,
一臉皺紋和佈滿血絲的眼。
他夢見壕溝裡生出黃花,
小腿上取出彈片。
他夢見棉糧堆成高山,
沙原變成錦繡大寨田。
老連長交給衝鋒號,
老村長交給鎬和杴。
霞光落上黃色軍衣,
大黃狗緊跟在身邊。
沉睡的戰地開始醒來,
炊事員正在埋鍋造飯。
沙原北邊是紅色的大海,
天地間燃起激情的火焰。
他沒有佩戴勳章,
沒有妻女和田園。
只有一支補過的銅號,
只有一副無畏的肝膽。
戰地護士救過他的命,
他把她永遠記心間。
衰老的橡樹不會倒下,
難忘的是失去的英年。
他走在狂舞的風沙裡,
他把昔日的戰友呼喚。
黃昏籠罩一座座營地,
陣陣號聲吹落炊煙。
我們下一次活動,將從張煒的文學起步講起。現在向大家推薦幾部張煒的早期作品。建議大家閱讀宋遂良先生作序的短篇小說集《蘆青河告訴我》、邱勳先生作序的短篇小說集《他的琴》,這兩個集子收入的是張煒從開始文學創作到1982年的作品;還建議大家讀一下張煒中短篇小說集《美妙雨夜》中的《遠行之囑》和《問母親》,這兩篇小說對了解張煒的童年、少年生活有些幫助。
我們的讀書會將會有條不紊、紮紮實實、持續不斷地向前推進。我們期待下一次再見。
文史哲閱讀館位於歷城文博中心北二樓,是由山東大學、濟南市委宣傳部、歷城區委區政府聯合創建的全國首家文史哲創刊70週年成就主題展館,已於2021年6月28日正式開館。展館面積400平方米,收藏文獻資料、圖書3000餘冊,集展覽、閱讀、研討等功能於一體。
文史哲閱讀館主要打造傳統文化普及,傳承和歷城地域文化閱讀、講座、學術交流陣地,近期將陸續開啓系列講座及研討活動,歡迎廣大愛好者和各界朋友光臨參觀指導,聯繫舉辦活動。
相關活動會通過“文史哲閱讀館”公衆號發佈,報名請提前聯繫。
地 址:濟南市歷城區唐冶東路777號歷城文博中心北二樓
預約聯繫人:
稼軒文化交流協會、歷城區作家協會
李健:13969165526(同微信)
來源:文史哲閱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