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退休前最後一個春天,到農村調查研究,結果變成了“釣茶”研究
今年暮春,當時我還在職,機關科室的同事紛紛到對口援助的郊區鄉村踏青、遊玩,還美其名曰“調查研究”,倒是我們這個真正搞農業扶貧的技術人員整天呆在辦公室裡。看着相鄰辦公室的同事“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地從鄉村歸來,我們技術中心主任老馬終於也着急了,他很有針對性地問我:“霍工,你牽頭聯繫的茶嶺村,最近工作進展怎麼樣了?”我用委屈的語氣回答:“春節之後,人家劉村長都打過幾次電話了,讓我們去他那兒看看,可你馬主任就是沒時間!”
老馬爽聲笑道:“現在去不正是時候嗎?省裡下撥的課題經費正好到了,取三千塊錢出來,明天我們全體出動,直奔茶嶺村!”話音剛落,全中心的同仁都齊呼萬歲,年輕一點的阿梅還趁興耍起了嗲:“哇噻,我們也要下鄉調查研究嘍!”
其實,早在去年,我們就給省廳上報了“茶嶺村雲霧茶研究”課題並獲得了立項,課題組長是老馬,另有劉勝、阿梅是課題組成員,但真正去茶嶺村蹲過點的只有我一人。這回劉村長聽說我要帶大隊人馬進村,非常興奮,說一定要好好接待。
臨近中午的時候,我們到達了茶嶺村,劉村長領着村委會一幫人迎了上來,寒暄了幾句後,阿梅就遞上了三千元的“紅包”(名曰“課題補償金”),村幹部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又花了半個小時去茶葉地轉了轉,我們就到了村委會食堂,餐桌上,雞鴨魚肉應有盡有,色香味誘人,一慣都害怕長胖的阿梅也吃得滿嘴是油。
下午,村裡給我們每人送了兩隻雞兩隻鴨,但最值錢的還是兩斤清明前的毛尖茶葉。回來的路上,老馬半開玩笑地說:“這次下鄉調查研究,收穫還不錯吧?”衆人皆笑,我索性將玩笑深入到底:“我們用課題費‘釣’到了上等的茶葉,也算是‘釣茶’研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