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上市險企前7月攬入1.95萬億元 保費“四升一降”壽險增速誰掉隊?
財聯社8月16日訊(記者 王宏)據統計,包括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在內的五家A股上市險企今年前7個月保費收入合計達到1.95萬億元,同比增長3.49%。分業務看,三家公司財險業務保費增速均在4%以上,壽險業務保費增速出現分化,出現了三正兩負的局面。這主要與公司主動優化業務結構有關。
隨着保費的持續增長,保險資金運用餘額也在不斷增長,爲市場帶來了持續的長線資金。今年險資已經掀起了一股舉牌潮,年內已舉牌11家上市公司。機構分析指出,截至今年6月,險資共持有股票、基金3.78萬億,爲歷史最高水平,同時配置比例也回升至12.25%。此外,隨着保險預定利率新規出爐,分析師還預計舊產品停售前儲蓄險的需求會迎來集中釋放,從而進一步提振新單保費增速。
五家上市險企攬入保費1.95萬億元,壽險增速出現分化
截至目前,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五家A股上市險企已發佈前7月保費收入。數據顯示,2024年1-7月,五家險企保費收入合計爲1.95萬億元,同比增長3.49%。
其中,中國太保、中國人保、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今年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爲2982.47億元、4680.45億元、5235億元、5508.66億元和1118.7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5%、3.9%、4.39%、5.66%和-6.43%。
分業務來看,三家公司的財險保費收入普遍正增長,增速均在4%以上。太保財險、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爲1276.5億元、3447.76億元、1853.59億元,分別同比增長7.5%、4%和4.4%。
人身險業務表現則出現分化,保費增速呈現三正兩負局面。其中,中國人壽、平安壽險、人保壽險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爲5235億元、3428.03億元、845.3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4%、6.4%和1.5%;而太保壽險、新華保險前7個月保費收入分別爲1705.97億元、1118.75億元,分別同比下降2.6%和6.4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6個月,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的保費增速也爲負,分別同比下滑1.2%和8.36%。開源證券非銀分析師高超認爲,太保壽險和新華保險保費同比下滑主要因爲主動優化業務結構。
“險企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減少高費用、低價值的銀保渠道躉交產品銷售,轉而推動長期期繳和價值型產品銷售,這可能導致短期內保費收入增速下降,但有利於提升業務價值和可持續發展動能”,有業內人士表示。新華保險今日也表示,公司業務結構持續優化,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穩步增長,新業務價值快速提升,績優人力發展向好,公司高質量發展動能進一步增強。
保險規模擴張爲市場帶來長線資金
可以看到,險企的保費收入在持續增長。截至2024年6月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已經達到30.8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8%。招商策略研究指出,保險規模的持續擴張,爲市場帶來了持續的長線資金。
招商策略研究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險資共持有股票、基金3.78萬億,爲歷史最高水平,同時配置比例也回升至12.25%。“今年來固收類產品收益率快速下行,無法覆蓋保險公司負債端預定利率3%的保險產品,且新的會計準則下歸入FVOCI的資產價值變動不計入利潤表,均增加了保險資金配置權益類資產尤其是高股息類資產的動力。”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險企還掀起了一股舉牌熱潮,年內險企已經舉牌11家上市公司,涉及交運、環保、共用事業、電力設備、銀行。華創證券首席分析師徐康表示,市場正迎來繼2015年、2020年後的第三次險資“舉牌潮”。
“由於國債收益率下行將帶來非銀金融機構投資收益將同比大幅改善,包括保險和券商在內的非銀機構中報淨利潤有望超市場預期”,國君非銀指出,建議重點增持中報盈利有望超預期的保險及券商。當前非銀板塊的估值和配置比例依然處於歷史低位,在中報有望實現超預期背景下,建議增配業績超預期的個股。
值得注意的是,8月監管下發通知,下調新備案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建立預定利率與市場利率掛鉤及動態調整機制,自9月1日起,普通型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上限爲2.5%;自10月1日起,分紅險預定利率上限爲2.0%,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上限爲1.5%,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步入“2”時代。
中信建投非銀趙然團隊認爲,新規短期來看在舊產品停售前預計居民對儲蓄險的需求會迎來一波集中釋放,進一步提振新單保費增速。在舊產品正式停售後,部分需求提前透支可能會導致新單保費增速出現一定下滑,但新業務價值率可能會受預定利率下調的影響而有所改善。長期來看,預定利率下調有助於降低人身險公司的剛性負債成本,有利於防範化解利差損風險和行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從保障角度看,對比儲蓄和基金、股票,保險還是有滿足細分人羣的市場。此外,養老、醫療等保障仍是市場需求熱點,也需要保險公司創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北京聯合大學教師楊澤雲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