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坵駐軍的故事(七)——1996年兩岸導彈危機

圖、文/特約撰述 林健華

84年,臺灣熱鬧於修憲後的第一次民選總統選舉活動,當時,李登輝總統發表「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兩國論,他還訪問美國康乃爾大學並發表演說;李登輝此舉,惹怒北京中共,對臺展開大規模文攻武嚇,下半年開始,共軍臺海當面持續進行各項演習。

85年初,共軍選在投票日前,在金門海域平潭島舉行大規模海陸空三棲登陸作戰演習,盛傳共軍計劃攻佔烏坵或馬祖的東、西莒,連金門東碇島都進入「狀況3」,兩岸軍事局勢緊繃到空前高點。

那幾個月,原滿布烏坵海域的大陸漁船,也一反常態消失無蹤,烏坵守軍更風聲鶴唳,日夜整頓防禦工事、加強戰備演練,臺灣載運武器裝備後勤補給船密集馳赴烏坵;烏坵島上官兵設置防空降的帶刺鐵絲網一圈圈佈滿整個山坡,從早到晚,每一據點、每個官兵都在試槍試砲,參謀總長羅本立每兩個月就上島巡視戰備、探望官兵,陸戰隊並加派副司令1人進駐烏坵。

當時情報顯示,共軍演習將增兵至20萬人規模,國防部通令三軍及各外島守軍要提前完成陣地、火力部署計劃,各離島並加派上一級副主官進駐督戰、協助指揮;2月下旬,參謀本部向李登輝簡報稱「中共意在用兵烏坵」,並提報多次電腦兵棋推演的因應措施。

3月5日6時,國防部獲知共軍將於8至15日在距基隆35公里、高雄52公里二處概約900平方公里地區實施飛彈試射;8時30分,參謀總長羅本立上將主持高層參謀會報,針對敵情擬訂各項因應行動方案,會中決議:「三軍採取不迴避、不主動挑釁原則固守防衛,若中共侵入我12浬領海,即予適當反擊」。

9時許,外島部隊全面提升戰備至「狀況3」,防空、地面火力及各監視哨全天候保持高度戒備,無限線電網路保持正常發報及靜聽,戰鬥部隊完成快速反應準備。空軍原先1架次E—2T空中早期預警機增爲2架次,「強網」雷達系統與各地區雷達站回報密度由15分鐘提升至5至10分鐘。

14時30分,國防部長蔣仲苓向立法院「兩岸情勢因應小組」簡報,向與會立委強調「國軍捍衛疆土的決心並未改變」、「國軍沒有底線問題,若中共對我武力侵犯,國軍將予以迎頭痛擊。」

16時,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唐飛上將及國安局長殷宗文出席行政院長連戰主持的「臨時決策小組會議」,經分析指出,中共演習不太可能在25日結束,共軍在導彈試射後,可能伴隨展開兩或三棲聯戰演習,連戰則指示:「三軍必須嚴加戒備,持續監控及迅速採取必要措施,並隨時提出報告」。

18時許,參謀本部接獲三軍回報,國軍各部隊均已完成戰鬥準備,後勤單位也針對各戰區可能所需擬訂支援應變計劃,三軍開始進入高度警戒狀態;烏坵指揮官徐臺生少將除積極貫徹加強戰備,也對官兵喊話:「打贏了,大家一起做中華民國的英雄!打輸了,我跟大家一起進忠烈祠!」

3月8日,婦女節,凌晨0時30分左右,共軍就高雄西方目標區發射第1枚導彈,彈着點距高雄44浬處,相距不到40分鐘,共軍再對基隆東方目標區發射第2枚導彈,彈着點距三貂角概爲35浬,兩發導彈均命中中共所發佈的目標區,但未發現爆炸現象。

共軍所發射的2枚M9導彈,均未越過臺灣本島領空,研判其發射方式,應屬北打北(江西樂平以北基地打基隆東方目標區)、南打南(福建地區或鷹廈鐵公路沿線基地打高雄西方目標區)的「基地發射」,不排除共軍繼續演練「機動發射」或交叉式的南打北、北打南

3月12日,共軍展開實兵演習,4架戰機逼近海峽中線,空軍在空機佔位嚴密監控,並命F5—E一箇中隊前進部署澎湖馬公基地;臺灣海峽發現10餘艘不明潛艦活動,海軍146艦隊駛往共軍演習區外警戒、布控。3月13日凌晨1時許,共軍再發射第4枚未爆的M9型導彈。

整個臺海飛彈危機期間,參謀總長羅本立、海軍總司令顧崇廉多次親臨烏坵島視察防務、鼓舞官兵士氣,有效安定烏坵軍民心理;這次臺海軍事危機,後因李登輝高票當選總統,加上臺灣發生921大地震,災情慘重,讓中共得以沈靜情緒,緩和兩岸政治、軍事關係。

海軍陸戰隊第2師第3營62年9月從陸軍反共救國軍第2大隊接任烏坵防務,成立「海軍烏坵守備區」,隸屬海軍總司令部一級管制單位,直接受海軍總部作戰指揮、管制,初期由陸戰隊1、2兩師1年輪流換防1次;86年,國軍實施「精實案」,改由海軍陸戰隊司令部指揮;90年3月,「精實案」定編,「烏坵守備營」改隸屬「烏坵指揮部」;97年底,再改爲「烏坵守備大隊」迄今,所有兵員補充都由陸戰隊指揮部統籌規劃,軍、士官領導幹部也由換防改爲個人輪調

由於兩岸政治情勢緩解,臺海軍事緊張程度也跟着降低,但爲強化烏坵守軍戰力,國防部不斷強化守軍武器、裝備現代化,無論通信數位化、防空及反艦作戰飛彈化,大大提高了守軍的作戰能力;但烏坵守軍不斷肇生「軍紀」事件,是對戰力無形的侵蝕,需要更進一步強化與要求;另外,因應軍民分治需要,烏坵守軍如何做好「民運」工作,協助鄉公所與居民做好民生建設,造福百姓,應是烏坵守軍未來重要的課題。(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