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墓」淹沒雜草堆中 管理者:每4個月清理一次
市議員林裔綺發現「吳沙墓」淹沒在雜草堆中,古蹟名存實亡宛如無主墳墓。(葉書宏翻攝)
市議員林裔綺發現「吳沙墓」淹沒在雜草堆中,古蹟名存實亡宛如無主墳墓。(葉書宏翻攝)
市議員林裔綺發現「吳沙墓」淹沒在雜草堆中,古蹟名存實亡宛如無主墳墓。(葉書宏翻攝)
「開蘭始祖」吳沙臨終前吩咐家人要把自己葬在新北市貢寮區,「吳沙墓」自1985年公告爲市定古蹟,但市議員林裔綺發現古蹟淹沒在雜草堆中,古蹟名存實亡宛如無主墳墓;對此文化局迴應,吳沙後人每4個月清理一次,因近來大雨、颱風才延誤。
清嘉慶元年,吳沙率衆從烏石港登陸開發宜蘭縣,建立土堡防止土着入侵襲擊,隨後繼續開墾到二圍、三圍等地,死後由侄子吳化繼承墾業,拓展至羅東一帶,報請清廷將該地編入版圖,派官治理、設噶瑪蘭廳,光緒元年改稱宜蘭縣。
吳沙對於宜蘭發展相當重要,臨終前吩咐家人要把自己葬在貢寮,臺北縣政府1985年公告爲古蹟迄今。
林裔綺表示,吳沙墓一旁僅有一個告示牌,連外道路無任何標示,連停車的地方都沒有,若不是當地人士,不會有人知道是鼎鼎大名的吳沙墓,反會以爲是一般墳墓,快步離開。
林裔綺說,吳沙歷史地位重要,位於宜蘭的故居可以發展成觀光區,但吳沙墓雖被列爲市定古蹟之名,卻淹沒在雜草堆中,相當可惜,市府不該認定爲古蹟後置之不理,文化資產的配套措施在哪?周圍的設施、整體規畫都該具備。
林裔綺表示,文化資產富有教育意義,吳沙墓雖僅是一個古蹟,對觀光發展影響有限,但若能由東北角整體的文化故事來行銷,一定可以活絡地方經濟,不然偏鄉只會更偏鄉。
文化局文資科長楊智能表示,吳沙墓爲私人所有,吳沙後人表示每4個月都會清理一次,最近因下大雨、颱風纔沒去清理;若吳沙後人遲遲不願清理,文資科還是隻能透過輔導方式,協助對方申請經費維護。
他強調,古蹟未受到損害僅是「環境髒亂」,依文資法規定,管理不當造成「古蹟毀損」可處30萬至200萬元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