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呈現詩人心聲
西漢美娘賜錦袍,圖爲《如果眼中有淚》詩劇其中一幕。(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看官!您說人活到八十幾歲,滄桑累累,世事諳盡,還能體會到什麼新鮮事兒嗎?真的有:它就是在淡水雲門舞集劇場演出改編陳義芝詩集《遺民手記》的九十分鐘詩劇:《如果眼中有淚》。
俺這個糟老頭子頭一次觀賞詩劇,開洋葷啦!還看得挺投入,被感動了好幾次,又擺出自以爲在行的那副臭德行,領頭鼓掌。
遠在兩隻狼一頭狗的年月(Long long ago),俺也幹過電影和舞臺劇的導演,深知將一系列詩句搬上舞臺,是個十分困難的活兒。戲劇着重劇本的結構鋪陳,步步營造氛圍,最終將觀衆引入高潮,出手霹靂一擊,衝撞之力何止萬鈞。若是集十數首各自爲政的詩歌,一一演出,能得到什麼效果?
讀義芝的詩作,肯定會對有關他四川籍父親、山東媽媽的篇章留下深刻難以磨滅的印象。因爲戰亂而結合,輾轉來到臺灣,處在最基層最匱乏的環境中,度過了漫長艱苦的歲月。
第一首詩名〈一個人的逃亡〉,演出老一輩親人經歷的戰亂與流離。這場戲處理的略嫌倉促,旁白平直剛硬、場面調度節奏亂了些。也難怪,在承平歲月中成長的年輕世代,如何體會得到戰爭的殘暴與傷痛呢?接着是〈記憶四首〉;四位演員在舞臺上隨着演奏者的琴聲,移位前後有致,吟誦詩句,短短几首詩,餘韻嫋嫋;漸入佳境了。
舞臺上山東媽媽顫抖抖地邁步,絮絮叨叨說自己怎麼學認字,好難呀!──說着她的過去,一會兒山東土話全出來了……;有病,獨自去急診室,爲什麼這「急診室」三個字就是認不全呢? 座中的我竟然哽咽不止。
〈燈下削筆〉這首詩的舞臺處理頗見創意。幾個黑衣人圍繞擺弄一名書生,他無論怎麼寫總是動輒得咎,充分顯示出多年來在所謂的言論自由旗幟下委曲求全,爲適應意識形態的要求備受折磨。年事略高的長者觀之感同身受,誰能逃脫被權勢掌控的人類宿命?
共演出十六首詩,導演徐堰鈴可說是義芝的知音,全劇牢牢捕捉住詩人的主要思想脈絡:強烈的人性關懷、珍惜愛慕我們的文化傳承、對鄉土和親情的無比眷戀。
當然有我最偏愛的一場戲:〈封印──回到西漢獅子山楚王墓 〉。義芝在徐州博物館參觀西漢楚王墓展品,見到以印章代替人作爲殉葬品,感觸泉涌,寫下這首:
封印──回到西漢獅子山楚王墓
⊙陳義芝
我把你縮小了帶在身邊
食官衛士都在
服侍的丫鬟各以一枚小小的印
也留在身邊
我想你的印
如指紋是我的玉握
私語是我的玉枕
暖風是我的玉衣
黑夜使我不醒
爲了想你
我把秦磚拆卸漢瓦疊來
已着人造好一座新的陶樓
養了陶雞陶鴨
畜了陶豬陶狗
更喚來翹袖折腰的舞娘
作我們愛情的瓦當
任檐前的春色淅淅瀝瀝
傳呼陶盤與壺觴
延續那未盡的歡宴
生生繼之以世世
爲了想你
日月昭昭其光明
風雷震震其號泣
度盡兵馬寫生的殘日
我在傾頹的城垣找你的眼神
揭去酒甕的泥封
用一枚龜裂的小印
爲你舌尖那一字落款
沒有任何封土能大過
這一枚小小印圖
即使是彩霞燃燒的野天
從此也沒有任何文獻
能蓋住這一點銘刻的硃紅
詩人的思維縝密,想像力橫跨時空,小小印章引出古代似真若幻的情愛,秦磚漢陶、人物栩栩如生、昔日的歡悅不盡、癡情難捨,在眼前一一隱然可見。導演的戲劇呈現更獨具盎然創意:舞臺上一現代男士, 隔着紗幕靜觀博物館展出楚楚動人,身着豔麗漢代服飾的淑女。隨着古樂幽幽,三名侍者寬袍水袖舞姿翩翩,美娘緩緩起身,以傳統戲曲的聲腔,一句句從頭到尾唱畢這闕〈封印〉之詩,嗓音委婉醉人。紗幕上升,漢代與當下全無隔閡,融爲一體,美女解下美豔長袍,披在身前男士的肩頭上。
歸途中,我默默細忖着箇中真意。
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的製作,他們長年爲提升這個社會的文化層次,作了許多令人敬佩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