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緻超越臺北賓館..大稻埕第一豪宅陳天來故居修復開工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見證下,正式開啓修復工程。記者林麗玉/攝影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陳家後代見證下,正式開啓修復工程,這也是文化局首件代私人執行的文化資產修復。蔣今天出席開工典禮表示,參觀故居內部後,認同修復建築師說的一句話「這是大稻埕第一豪宅」。這次的修復歷經10年溝通,預計工程於民國116年完工,期待這棟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重展市民眼前。

今年適逢陳天來故居落成一百週年,蔣萬安也提到,目前臺北市有五百多處文化資產,也是全國數量最多的城市,「我們非常珍惜,一定會好好保存」,讓老房子注入新生命,讓老城區重現新風華。

「每一次來故居都有新驚奇..,最近一次看到鑲嵌牆上的陳天來畫像,栩栩如生,很像跟陳天來先生見到面的感覺」,文資委員劉淑音今天在開工典禮時說,陳天來故居的修復,是文資委員長久以來的期待,每個人第一眼看到故居都先被建築外觀、形式吸引,更好奇故居里的光景,尤其她數次藉文資進出故居,每一回都有新發現。

曾修復過前身爲日本總督官邸「臺北賓館」的建築師徐裕健也說,這次由他肩負修復任務壓力非常大,陳天來家族過去的小歷史故事,卻是連結臺灣整體大歷史格局,儘管故居規模不如臺北賓館,但他認爲,細緻度絕對超越臺北賓館。

陳天來爲「錦記茶行」創辦人,爲北臺灣茶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並致力藝文、教育等公共事務。故居建築並存1920年代引進的鋼筋混凝土、及大正時期清水紅磚承重牆、三樓有傳統磚木混構軟樓、還有木構屋架系統,反映當時臺灣傳統構築技術與近代外來營造結合的時代特色。

建築展現歐風洋樓裝飾風格,如立面面磚、地坪鋪貼進口磁磚、木作飾面天花及壁牆、木雕樓梯及花紋鏡面、鑄銅五金、歐風燈具等,具高度歐風工藝藝術價值。空間格局原貌除主體建築外,設有二進一層洋房,共同圍塑具風水意義的假山水池庭院,爲當時大稻埕市街唯一兼備洋樓與庭園的豪邸。

文資委員劉淑音也說,這次在文化局大力支持下,專業團隊也選擇278件文物,進行調查研究,原本掛在2、3樓廳堂的12幅山水、花鳥畫也完成修復,未來配合修復工程,這些文物會搬遷,得到最妥善安置與暫存,等修復工程竣工,會回到原本空間,恢復故居過去的榮景。

文化局表示,「陳天來故居」2006年指定爲直轄市定古蹟,因故居所有權人複雜且修復經費龐大,建物長期閒置導致損害嚴重,文化局介入並溝通整合所有權人,預計將投入1.175億元經費,今年開工,預計115年底至116年初竣工,將重現大稻埕百年茶商曆史、及故居建築風華。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見證下,正式開啓修復工程。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見證下,正式開啓修復工程。記者林麗玉/攝影

曾修復過前身爲日本總督官邸「臺北賓館」的建築師徐裕健說,陳天來家族過去的小歷史故事,卻是連結臺灣整體大歷史格局,儘管故居規模不如臺北賓館,但他認爲,細緻度絕對超越臺北賓館。 (故居二樓大廳)圖/北市文化局提供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陳家後代見證下,開啓修復工程,蔣今天也在陳天來1931年60大壽時與家族合照的看板前,與陳天來後代合照。記者林麗玉/攝影

見證北臺灣茶業歷史的大稻埕陳天來故居,今天在市長蔣萬安、陳家後代見證下,開啓修復工程,蔣今天也在陳天來1931年60大壽時與家族合照的看板前,與陳天來後代合照。記者林麗玉/攝影

文資委員劉淑音說,她每一次來故居都有新驚奇..,最近一次看到鑲嵌牆上的陳天來畫像,栩栩如生,很像跟陳天來先生見到面的感覺。照片爲通往二樓的雕花玻璃鑲嵌樓梯/北市文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