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如何在銀行理財中尋找投資機會?這份報告多角度給出建議

隨着2024年步入下半程,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經歷深刻變化,中國經濟也面臨着新的機遇與挑戰。

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已達28.52萬億元,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在銀行理財產品中尋找投資機會,成爲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近日,中國投資協會金融業資產管理專業委員會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銀行理財產品評價報告》(下稱《報告》),從宏觀經濟形勢、各大金融市場走勢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

宏觀經濟形勢方面,經濟恢復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內需恢復相對緩慢,尤其是消費修復的斜率偏緩,居民信心仍有待進一步提振。與此同時,外需方面也面臨着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壓力。

《報告》認爲,在此背景下,政策層面預計將繼續發力。財政政策有望繼續保持積極取向,重點支持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等領域。貨幣政策預計將保持靈活適度,在保持總量合理增長的同時,更加註重結構優化,重點關注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和優化融資結構。通脹方面,CPI預計將溫和上升,但整體通脹壓力可控;PPI可能在低位企穩,但上行動力有限。

固定收益市場作爲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投資方向,其走勢將直接影響理財產品的收益表現。

《報告》認爲,在當前經濟增長溫和、通脹壓力可控的背景下,利率債市場可能繼續呈現震盪下行態勢。預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可能在2.3%-2.7%區間波動。然而,投資者需要密切關注可能帶來波動的因素,包括海外貨幣政策變化(特別是美聯儲政策動向)、國內穩增長政策力度以及地方政府債供給節奏等。信用債市場方面,信用利差可能繼續收窄,但空間有限。其中,城投債在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背景下,優質城投債仍有配置價值。

股票市場作爲部分混合類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方向之一,其走勢同樣值得關注。

《報告》指出,A股市場在經歷了前期的調整後,可能呈現出結構性機會。重點關注科技創新、高端製造、消費升級等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的領域。然而,考慮到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國內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陣痛,整體市場仍可能存在波動。因此,在配置權益類資產時需要保持謹慎和選擇性。

大宗商品市場方面,價格走勢可能出現分化。《報告》分析,能源和有色金屬板塊可能有所表現,但投資者需要警惕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性。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可能會對相關行業的信用債表現產生影響,這一點在進行信用債投資時需要充分考慮。

基於上述分析,協會建議採取"穩中求進"的策略。在產品類型選擇上,建議以固收類產品作爲主要配置方向,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獲得較爲穩定的收益。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投資者,可以適當配置一些混合類產品,以期獲得更高的收益。在期限選擇上,建議以中短期爲主,3-6個月期限的產品可能是較好的選擇。這樣可以在保證一定收益的同時,保持一定的靈活性,以應對可能的市場變化。但同時,也可以配置一部分1年期左右的產品,以獲取相對較高的收益。

需要強調的是,投資策略應當根據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協會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宏觀經濟形勢、政策變化、市場走勢等因素,適時調整投資組合。可以考慮採取定期不定額的投資方式,在市場出現較大波動時適度加大投資力度,以平滑投資成本。同時,也要注意分散投資,不要將所有資金集中於單一產品或單一機構,以降低系統性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