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蟆的油 黑澤明觀照自己
電影天皇黑澤明。(法新社)
日本名導演黑澤明的作品《七武士》,由三船敏郎主演。(美聯社)
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有電影天皇美譽,一生拍攝30部電影,40歲就以《羅生門》獲得在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奧斯卡最佳外語片,1990年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的肯定。1978年他出版自傳《蝦蟆的油》回顧精采人生,臺灣曾於1986年出版,近期出版社正式取得版權,重新翻譯發行。
書名爲何叫《蝦蟆的油》?相傳日本深山裡有一種擁有10只腳的醜陋蝦蟆,將牠放進玻璃瓶裡,牠會因爲看到自己可怕的倒影而嚇出一身油,被視爲治療燒燙傷的珍貴藥材。
黑澤明以此比喻自己寫的自傳,就像站在鏡子前,看見過去種種不堪,把自己嚇出一身冷汗;但他並不避諱,反而希望這本書能像蝦蟆的油一樣,治療人們的心靈傷痛,勇敢面對人生。
黑澤明1910年生於東京,父親是職業軍人,他在家中排行第7,小時候體弱多病,每天做惡夢,被家人戲稱「夜哭郎」。他12歲時發生關東大地震,全家雖倖免於難,他的哥哥竟拉着他到廢墟中探險。沿途屍橫遍地,猶如人間地獄,他閉上眼不敢看,哥哥卻要他睜大眼睛仔細看。這一細看,黑澤明反而心生寧靜之感,當天起再也不作惡夢。
事後黑澤明問哥哥原因,哥哥回答:「面對可怕的事,閉上眼睛纔會覺得害怕,只要勇敢面對,仔細觀察,就沒什麼好怕了。」
中學畢業時黑澤明立志當畫家,受到在電影院擔任默片講評人的哥哥影響,他有機會大量接觸電影。他26歲進入東寶電影公司當副導演及編劇,歷經7年曆練,在1943年首次執導電影《姿三四郎》。他的構圖充滿驚奇,故事明快,一出手便賣座,從此以一年一部的速度創作。
1950年黑澤明取材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拍成《羅生門》,一舉拿下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大獎,國際影壇如獲至寶。接着火力全開,他陸續完成《生之慾》、《七武士》、《蜘蛛巢城》、《紅鬍子》等重要影片,部部叫好又叫座。
日本電影工業於1960年代末期開始走下坡,爲了振興產業,黑澤明和木下惠介、小林正樹、市川昆等知名導演組成四騎之會,集資拍電影,由黑澤明打頭陣,拍下生平第一部彩色電影《沒有季節的小墟》,沒想到票房奇慘。60歲的黑澤明認爲這是奇恥大辱,憤而自殺,所幸獲救,但創作速度也因此慢了下來。
1975年黑澤明覆出拍攝《德蘇烏札拉》,遠赴西伯利亞取景,描述一位逐水草而居的獵人與大自然共生的傳奇。這部影片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及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大獎。於此同時,黑澤明受到法國電影大師尚雷諾寫自傳的鼓舞,開始和許多朋友長談,着手寫下回憶。
他說:「我常告訴晚輩,不要怕丟臉,現在我得用這句話來說服我自己,寫下這過去種種,希望讀者能看得高興。」
往後的日子,黑澤明每5年繳出一部代表作,像是1980年《影武者》以及之後的年《亂》、《夢》。直到1998年過世前,黑澤明都還一直站在電影拍攝的最前線,享年8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