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垃圾食物吃不停 研究揭禍因:700年前「黑死病」
現代人對於垃圾食物的熱情,很可能肇因於歐洲14世紀的黑死病疫情。(示意圖/Shutterstock)
食品工業變化多端,反映現代人對於垃圾食物(junk food)的熱愛。人們到底爲何如此鍾情於幾乎沒有營養、吃多傷身的加工食品?美國、澳洲兩所學府研究團隊針對縱貫4000年間人類的牙齒微生物研究成果提供了令人驚訝的答案:原因之一出在14世紀肆虐歐洲的恐怖瘟疫「黑死病」。
英國《每日郵報》15日,歐洲14世紀中葉發生第二次鼠疫大流行,奪走5000萬條人命,佔了當時歐洲人口60%,這場瘟疫也稱「黑死病」(Black Death)。鼠疫會引起發燒、疲勞、嘔吐,大腿、頸部、腋下、腹股溝會出現大且疼痛的淋巴腺腫。最新研究顯示,黑死病大流行期間,人類飲食與衛生習慣改變,導致口腔細菌種類有了變化,後世子孫對於垃圾食物的熱愛可能由此而生。
美國賓州大學、澳洲阿得雷德大學研究團隊,針對西元前2200年到西元1835年之間葬於英格蘭與蘇格蘭共27處考古遺址的235具人類遺骸收集牙齒鈣化牙菌斑,樣本找出954種微生物,大致分爲2類細菌。1類以鏈球菌屬細菌爲主,常見於現代人口腔;另1類以甲烷短桿菌屬(genus Methanobrevibacter)爲主,各界認爲在現今健康人體找不到,已經滅絕。
垃圾食物高油高糖,營養價值不高。(示意圖/Shutterstock)
研究人員從樣本發現的口腔微生物體(microbiome)變異之中,將近11%可藉由歷史進程事件解釋,包括黑死病。現今人類口腔發現的優勢細菌,與低纖維、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還有乳製品攝取有關,高油高糖飲食和乳製品會導致鏈球菌數量增加。這些都是現代飲食的特色,垃圾食物就是其中之一。黑死病與其他歷史大事可能造成鏈球菌在人類口腔稱王。
人體的微生物體是許多微生物的組合,以細菌爲主。研究人員指出,鼠疫流行期間,人類飲食與衛生習慣改變,影響了口腔微生物體組成。這些細菌與免疫力、心臟、大腦健康有關,涉及某些慢性病,包括肥胖、心血管疾病、心理健康不佳、癌症、糖尿病等等。黑死病疫情的倖存者收入較高,負擔得起高熱量食物。
研究團隊表示,這是首度有研究證明人體微生物體可能受到史上疫病大流行影響,找出這些微生物體的起源,可能有助於瞭解、因應上述疾病。研究成果已發表於《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