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企加速切入養老產業,“賽道”選擇卻各有不同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林漢垚 北京報道

我國正處於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超2.96億人。而且當前我國老齡化主要受低生育驅動,人口發展已由“長壽型老齡化”演化爲“少子型老齡化”,呈現規模大、速度快、程度深等特點,隨着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長,養老服務需求急劇上升。

近期,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其中明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完善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政策機制。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

爲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養老需求,越來越多的保險機構切入養老產業,通過機構養老、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等多種形式,佈局“保險+服務+養老”業務鏈。近日,大家保險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欣在第三屆中國保險養老融合與發展論壇上指出,養老事業與保險保障天然契合,在更好地服務社會民生的同時,也能有效促進自身的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人口老齡化帶來養老產業風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65歲及以上人口分別達到2.97億人、2.17億人,對應人口占比分別爲21.07%、15.38%。國家衛健委預計,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

老齡化催生了相當規模的銀髮經濟,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預測,目前我國銀髮經濟規模大約7萬億元,佔GDP比重6%,2035年將達到3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15.7%。該產業具備長達數十年清晰、穩定的成長邏輯和行業紅利。

發展銀髮經濟,既有助於解決老年人口面對的現實問題,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質量,同時也有助於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指出,老齡化一方面使勞動力結構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也讓社會保障系統受到了一定挑戰。

“我們一定要看到,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礦’。” 姚景源表示,老年人的需求,無論是服務類、還是商品類,都具有多元化、個性化、差異化的特點,所以要開闊視野,才能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福祉。

隨着老齡化問題的加劇,我國也在加快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部署,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

2017年,十九大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十四五”規劃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確定爲國家戰略。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養老金融這個概念是首次在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被提出。

202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支持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推動養老服務更好發展。

面對養老產業和養老金融的發展大潮,不少保險公司加速佈局養老生態。保險機構紛紛表示,將積極拓展養老保險業務,豐富產品供給,全面升級保障範圍,整合醫療康養服務資源,通過深耕養老產業,勇擔金融責任,爲增進老年人福祉貢獻力量。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表示,在老齡社會深化的背景下,國家大力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保險行業作爲五大金融板塊和銀髮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一環,肩負着助力老齡事業發展和老齡產業壯大的重任。

大家人壽總經理助理王剛表示,銀髮經濟包括老年階段的老齡經濟還有未老階段的備老經濟,保險行業和養老產業是上下游的關係,保險行業可以在養老支付服務方面發揮獨特作用,通過構建多層次的養老金融產品體系,爲銀髮一族提供更多養老保障。

險企競逐養老賽道

伴隨老年人口數量持續增加,養老服務需求日益增長。國家衛健委發佈數據顯示,我國養老呈“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依託社區支持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

各家險企也在順應“9073”的養老格局下推出了自己的養老服務體系。

針對“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養老,中國平安早在2021年就啓動居家養老服務的建設,推出了“保險+居家養老”的平安居家養老服務體系。去年10月,平安聯合多方力量,推出了居家養老"護聯體"模式,今年3月底,平安又進一步推出了居家養老"住聯體"模式。

中國太保聯合太醫管家,共同推出了長者智慧居家養老解決方案“百歲居”,截至2023年末已在29家分公司60家機構全面推廣。

雖然只有3%的老年人入住機構養老,但開辦養老社區仍是保險業積極佈局養老產業的重要方式。

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商業保險機構養老社區項目數量已達到105個。目前已有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太保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太平人壽、國華人壽、大家保險等超10家保險機構籌備匹配適老化設施及服務的醫養社區。

整體來看,保險公司投資的養老社區可分爲重資產、輕資產、輕重結合資產三種模式。所謂重資產模式,是指保險公司投資建設和管理養老社區,具有前期投資規模大、項目回收週期長、社區規劃合理、硬件配置較高等特點;輕資產模式主要是保險公司通過租賃或與現有養老機構合作的方式運營養老社區,具有投入成本低、項目推廣快等特點;輕重結合則是保險公司同時佈局兩種模式。

其中,泰康人壽是重資產模式的代表。截至目前,泰康養老社區已實現全國35城佈局42個項目,其中19地20家社區實現開業運營。就在7月份,泰康之家先後中標北京市海淀區和簽約北京市昌平區地塊,正式落地泰康之家西北旺養老項目和泰康之家北清路養老項目,這也是泰康之家在全國佈局的第41和第42個項目。

輕資產模式以大家保險爲代表,截至2024年6月底,大家的家已佈局17個城心醫養社區,在杭州、北戴河、三亞等地佈局多個旅居療養社區,在北京多地等建立了多個居家安養照護中心和服務網點。

而中國太平則在2017年確定“輕重並舉”的佈局模式,在自建養老社區項目的同時探索與第三方養老社區合作。截至2024年6月,中國太平“自有+第三方合作”康養社區達到63家,覆蓋25省(直轄市)51市。7月20日,中國太平·芙蓉人家康養社區在成都市溫江區正式投入運營,並在當天召開2024年中國太平保險集團生態聯盟會議,全面展示中國太平在醫康養生態聯盟、金融科技生態聯盟和康養社區建設等多方面的“進化”。

對於險企發力多模式發力養老社區,業內人士表示,險資佈局的養老社區不僅可以滿足人們的養老需求,還能爲險企的保險主業進行賦能。華創證券研報稱,保險行業佈局養老具有天然優勢。一方面,“保險+養老”模式可帶來保險增量,促進大額保單銷售,有助於高端客戶經營;另一方面,險企資金規模大、週期長,需尋找穩定的投資回報,而養老社區經營現金流穩定,需低成本、大規模的資金支持,二者資金特徵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