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探/臺股避稅大錢遊進香港
寬鬆政策的短暫藥效過後,熱錢還是要尋找下一個標的,放眼國際股市,可以說沒有比中、港股市風險更低的市場了。十月份以來,中、港股市的大漲充分說明這個趨勢。香港資金自由化程度高,對臺股失望的大戶紛紛轉進港股,留在臺灣的本土資金也不用沮喪,依循國際趨勢集中火力在中國相關股的邏輯,臺股之中也有非常強勢的中國收成族羣。
臺股陷入成交量低迷,國安基金準備進場、行政院長陳指示副院長江宜樺「盯盤」,加權指數緊守七四○○點上下的頸線位置。臺股瀰漫着失望的氣氛之中,卻仍在盤面上發現各個次產業的中國收成股表現相當亮眼。對照到國際股市,發現在中國的十一黃金週之後,中、港股市的相互拉擡,尤其港股的彈升更居全球之冠。也就是說,國際資金的趨勢又回頭看到低價的中國概念股,看好十八大之後中國將重拾經濟成長榮景,而臺股的表現也不脫國際潮流之外,中國收成股讓資金找到停泊處。
香港股市一向是中國經濟的世界櫥窗,由於大陸股市在調控的壓力下持續探底,連帶香港股市也成爲外資提款機,今年以來香港股市的成交金額較去年縮減了將近三成,指數也擺脫不了箱型整理的格局。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QE3政策宣佈之後,港股開始轉強,恆生指數一舉突破二萬點大關,自此已初步看到了國際資金轉進港股。
佈局中國的最後好時機
中國經濟成長疲弱的情況還未確實改善,也因爲換屆的因素,政策呈現真空狀態,股市卻在這個時候強勢大漲,原因就只有一個:中國的經濟又將要活躍起來了!而且,從九、十月的港股表現來看,外資、中資齊聚香港,表示全球熱錢的看法一致,第四季全球股市大概就是看中、港表演。
以國際的角度來看,中國經濟成長雖然受歐美拖累,但今年中國GDP還是能有七.五%以上的成長率,股市的相對位置卻是非常低,雖然現在沒有利多政策可期,不過相信在十八大之後政權移轉,新的領導班子肯定會推出新的刺激經濟政策。
也就是說,目前是無風無雨的平靜階段,又籌碼已經沉澱許久,放眼國際股市,可以說沒有比中、港股市風險更低的市場了。
證所稅逼大戶出走進港
很重要的一個轉捩點,就是中國中央匯金公司在十月十日宣佈繼續增持中國四大銀行,且將爲期半年,中資股也就在這個時候漲勢更凌厲。而中資選擇到香港股市,除了品牌效應之外,香港對資金沒有管制、產品豐富,比起在中國境內的操作更爲靈活。
也因此,我們看到港元最近又來到七.七五元兌一美元的強方兌換保證上限,由此也可推知熱錢進入香港之踊躍。
就因爲香港的資本市場國際化、資金自由化,當國際熱錢涌入推升港股,又臺股困在證所稅問題而窒息的雙重因素之下,臺灣一些敏感度高的大戶,也將資金轉戰到港股去了。
臺灣的資金到了香港,在股市的投資一定會先選擇熟悉的標的,從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強勢上漲的統一中控,以及在高檔整理、最近突破了整理區間的中國旺旺、康師傅、高鑫零售,還有近期大漲的裕元集團、九興控股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臺資企業,而它們的業績又跟中國市場息息相關。
臺資企業帶動臺股表現
雖然政府一直不承認臺股的弱勢和證所稅有關,但我們很簡單地只比較臺、港兩地股市的成交量,發現到香港股市今年前九月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減少了二九%,比臺股成交量縮減二七%的幅度還高。但是如果從財政部三月底推動證所稅之後計算,也就是四~九月的成交金額,港股是四九九九.五九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三三.八%;臺股是三○七九.七二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三五.二%,由此已可看出一些證所稅影響臺股成交量的端倪。
那麼資金出不了海的散戶難道就投資無門了嗎?其實也不用那麼悲觀。前面已經分析過,臺股的表現還是跟着國際潮流,本土法人資金也得在臺股找尋標的,也就是說,國際趨勢聚焦在中國相關股,那麼我們在臺股也是能找同樣概念的連動股,這也是近期盤面上中國收成股出頭的原因。
本文詳情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1696期或上http://weekly.invest.com.tw有更多精彩的當期內文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