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反修例案件2310宗9成完結 國安案處理8成

終審法院首席法院張舉能出席法律年度開啓典禮,指司法機構重視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但並非代表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人定罪。(取材自港府新聞處)

香港2023年《司法機構年報》21日公佈,各級法院共2310多宗反修例案件之中,目前已完成約2130宗,近92%,而約200宗國安案件則有160多宗已處理,即約83%。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昨天表示,司法機構重視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但並非代表法庭會盲目將所有被告人定罪,強調絕大部分國安法案件罪名成立,不代表審判門檻降低。

綜合明報、香港電臺,文匯報報導,張舉能昨出席法律年度開啓典禮,指香港繼續實行普通法制度,堅定不移地恪守法治和司法獨立,對於「一國兩制」方針的持續成功至爲重要。而爲使普通法制度得以妥善運作,廣大社會也必須加深對它的瞭解。

他強調,國安法案件由三名指定法官會審,作出具理由的判決,程序上與陪審團制度無具體分別。法官必須能夠在不受干擾或非正當壓力下,對案件作出判決及在判詞中解釋其決定,這點對司法獨立至關重要。因此,法官被列入制裁名單是對司法機構的衝擊,絕對不能接受,有違法治原則。

此外,《司法機構年報》顯示,法庭整體處理案件達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相若水平,去年大部分民事案件法庭輪候時間亦能達標。然而,由於要調派資源優先處理反修例及國安的複雜案件,刑事案件平均輪候時間無可避免受影響。

根據年報,去年共有462宗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行爲的投訴已獲處理,包括383宗可跟進投訴,以及79宗不獲跟進投訴,主要關於司法決定;當中大量投訴涉及一名司法人員,共348宗。而去年只有兩宗可跟進投訴證明部分屬實,牽涉裁判官評論其提交修訂的方式時的態度,以及評論投訴人盤問時的態度。比起2022年和2020年分別接到8000及5000多宗投訴,去年投訴個案自反修例事件起回落。

隨着疫情緩和,司法機構去年4次訪北京、大灣區及澳門司法交流和參訪法院。高院首席法官潘兆初及終院常任法官林文瀚曾率17名法官和司法人員代表團訪京,參加國家法官學院與香港司法學院合辦的交流活動。另有3名內地法官到高院交流,以在民商事範疇加深瞭解彼此司法制度和法院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