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放寬生技股掛牌 臺灣優勢在哪?資誠:透明化與低門檻

臺灣近幾年逐步扶植生技產業,但仍可能受到香港放寬掛牌門檻磁吸效應。(圖/資料照)記者林昱均/臺北報導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於今(2)日舉辦「2018大中華區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趨勢分析記者會」,由於香港日前宣佈生技股在港掛牌可不受營收條件限制,外界認爲恐怕對臺灣生技業有磁吸效應。對此資誠表示,臺灣仍有其優勢,包括市場透明化與門檻較低。

2017年臺灣上市櫃新掛牌家數共42家,比起2016年減少了18家;集資金額148.1億元,比2016年減少107.6億元,降幅42%。新IPO公司規模逐漸朝向小型化方向發展,平均每家的集資規模縮小,2017年本國上櫃平均集資額2.7億元,本國上市平均集資額4.6億元,外國上市櫃平均集資額爲5.3億元。

在2017年IPO的產業類別中,生技醫療產業IPO無論是在家數或集資額均爲各類股之首,家數爲8家,集資金額52.2億元,集資額佔比35%; 其次是電腦周邊設備業,家數爲5家,集資金額19.5億元;第三是半導體業,家數爲4家,集資金額9億元。

在KY股(外國企業來臺掛牌)方面,IPO家數從2016年的14家減少到2017年的11家,共集資53億元,最多是生技醫療業3家。在2017年新掛牌的11家KY股中,主營地在中國市場5家,另5家來自新南向市場的4個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還有1家來自美國,呈現多元取向。

由於蔡英文政府長期扶植生技產業,包括各項生技業的租稅優惠技術研發抵稅等政策,另外也有國發基金投資挹注。不過,香港在2017年下半年宣佈生技業即使無營收也可在香港掛牌,也讓鄰近的臺灣投資人感到相當緊張,因爲過去臺灣長期「養」出部分新興生技強棒,坦若未來沒有更多生技業者願意在臺掛牌、而是轉往香港與大陸市場,恐怕臺灣的下一世代產業優勢將蕩然無存。

對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樑華玲表示,香港開放生技股無營收也可掛牌的部分,主要是爲了其整體投資環境的友善、讓有意進軍中國大陸的生技業者在香港掛牌,「但相對來說,臺灣仍有其優勢,就是交易市場的透明化和資本門檻。」

樑華玲指出,由於臺灣掛牌上市櫃成本僅香港的4分之1,加上整體產業的掛牌條件都較香港、上海證交所更低。另外她也表示,臺灣優勢還有證券市場的透明化程序,「很多外資企業來臺申請,是因爲他們很明確知道自己可在1年後就在臺灣掛牌引進資金,但香港或是中國大陸就會有其他人治因素或是不確定的審覈。」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服務營運長樑華玲指出,臺灣的優勢在於證券市場的透明化與掛牌門檻較低。(圖/記者林昱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