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市掩埋場 2年後漸走入歷史
市府升格前,垃圾都由鄉鎮市公所負責,桃園市內就有23個垃圾掩埋場,至今多數封存。桃園市環保局表示,2021年新的焚化爐啓用後,會逐步檢討,讓掩埋場走入歷史。
環保局表示,目前23個掩埋場中,全數都不再掩埋新的垃圾,僅有觀音、八德、龍潭、楊梅的掩埋場,還有轉運功能。環保局補充,因爲欣榮焚化爐是24小時運轉,不可能晚上收完垃圾,一口氣倒進焚化爐,垃圾車收完垃圾後,先到轉運站等待,依照排班時間,載運至焚化爐處理。
環保局說,桃園市每天生產垃圾約1200噸,恰好是欣榮焚化爐的處理能量,再加上歲修保養,無法有餘裕處理掩埋場舊有垃圾。不過新焚化爐預計2021年完工,將在桃園科技工業園區設置,預計有4.38公頃,將有興建具厭氧發酵、焚化廠與底渣固化掩埋場三合一功能的生質能源中心。
新焚化爐若完工,每年可提供桃園市政府焚化爐7萬1575噸、厭氧消化4萬9275噸的無償處理量,因應桃園人口不斷成長,對於減輕桃園垃圾負擔,有相當大的幫助。欣榮焚化爐2016年發生火警時,民衆也一度擔心爆發垃圾大戰,若新焚化爐設立,也可望減輕壓力。